5月26日,國藥疫苗的三期臨床報告終於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上,而科興疫苗的三期報告此時還未正式通過同行評審發表。中國這兩款疫苗是全世界最早完成三期臨床試驗、並獲中國緊急授權的疫苗之一,但其三期試驗具體結果,卻幾乎是最晚在期刊發佈,這一點在國際上引起普遍質疑。而從國藥、科興疫苗的三期試驗報告上看,還存在兩個明顯的問題。
為何說中國疫苗三期臨床結果不透明?
此前很多國際專家提出:中國科興、國藥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數據不透明,且遲遲未在期刊發表。可是,有不少中國民眾不解:衛健委已經宣佈,中國科興疫苗在巴西等國家做了三期臨床試驗,保護率大約50%;國藥疫苗的保護率是70%多,結果清清楚楚的擺著,為甚麼說「沒發表」?
這裏需要解釋一個概念,甚麼叫做「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在期刊發表」。
首先,「三期臨床試驗」是甚麼?
一款疫苗的研發,要經過動物實驗,然後進行人體試驗。人體試驗分為幾步:先做規模較小的一、二期臨床試驗,再做規模較大的三期臨床試驗。當三期試驗結果證實疫苗有效、安全之後,政府才考慮批准上市,並且給民眾施打。
那這個「在期刊發表」又是甚麼意思?
我們通常說的期刊,是指同行評審期刊(peer-reviewed journal)。也就是說,疫苗的三期試驗結果出來後,需要在學術界經過審查,被同一領域的其它專家認證。目的是,確保最終疫苗公佈的有效性、安全性,符合一般的學術標準,沒有偏頗。通過審查後的疫苗三期試驗報告,會發表在同行評審期刊上。
常見的國際醫學類權威期刊,包括《刺針》(The Lancet)、《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JEM)等等。
所以,可以看到,輝瑞疫苗在去年12月完成三期試驗後,其報告於當月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莫德納疫苗的三期試驗報告,則於2月4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其它被批准施打的疫苗,如AZ疫苗、強生疫苗、俄國衛星五號疫苗,三期試驗報告也陸續在期刊發表。
然而,國藥疫苗早已在去年12月完成了三期試驗的中期分析、並在中國批准上市。但它的三期試驗醫學報告,卻遲遲沒有發表。
不僅如此,國藥公司本身,也沒有對民眾公佈具體的三期試驗報告。當時,國藥公司的聲明僅表示:其附屬的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生產的一種候選疫苗有效率達79%。整個聲明只有幾句話,沒有提供三期試驗的詳細醫學數據,如:三期試驗具體是怎麼做的?具體有多少接種人數?不同年齡具體比例?全身和局部副作用有多少種?每一種副作用比率多少?意外死亡有多少?和疫苗是否有關?……等等等等。
這些通常都應該是正常的疫苗公司網站、國家疾控中心會詳細公佈的數據,到了中國疫苗公司網站、中國疾控中心這裏,幾乎卻是空白。
這就是為甚麼,中國疫苗被詬病不透明的原因。
只給民眾一個數字。而這個數字怎麼來的——這最關鍵的部份,被含混不清的略去了。
直到四、五個月後,國藥才慢慢的給出了數據。五月末,國藥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才在國際期刊發表。
而科興,則是全球最早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它的三期結果,至今依然未發表。還在預印的階段(「預印」指尚未通過同行評審的報告,一般不算作在期刊正式發表)。
那麼,中間這空白的幾個月,數據去了哪裏?就算未被國際期刊接納,為何不先對民眾和醫學界公佈?我們都很難得知。
國藥、科興的三期報告中,存在的兩大問題
然而,國藥、科興疫苗的三期報告總算是姍姍來遲,其結果完全讓人鬆了口氣嗎?也不盡然。
終於公佈的報告中,存在兩個明顯的、理應引起民眾注意的問題:
1. 試驗對象的人群,以年輕人為主
我們知道,各國新冠疫苗最優先接種的人群,(除前線醫護人員外)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這是因為,65歲以上的老人是最容易感染新冠的群體。
因此,在三期臨床試驗中,最重要的是觀察疫苗對於老年人的保護力。各疫苗公司,都納入了相當比例的老年人。
在輝瑞疫苗的三期試驗中,有42%是55歲以上的老人;莫德納疫苗的三期試驗,有25%是65歲以上的老人。然而,科興疫苗在巴西的三期試驗中,卻只招募了5%的老年人;國藥發表的臨床試驗地點在中東,招募的老年人更是只有不到2%。
不僅如此,國藥疫苗的文章在關於研究的侷限性的討論部份也指出:國藥疫苗三期試驗的主要對象,是健康、年輕的中東男性,而缺乏足夠的效力來測試疫苗在老年人、女性、伴隨慢性病患者中的效果。
這群人本身就是最不容易感染新冠的族群,醫藥公司在明知新冠主要感染慢性病、年長者的情況下,卻為何以年輕人為主進行臨床試驗、幾乎不招募老年人?而從年輕族群中得到的疫苗保護力的數字,能否算作疫苗的真實保護力?國藥研究人員自己也表示,不能直接用於推斷疫苗對老年人、男性、慢性病患者的保護力。
很顯然,國藥、科興公司在挑選受試者的時候,就有著明顯的偏頗。
2. 國藥疫苗的副作用,比佐劑還低
國藥疫苗提供的試驗報告,還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副作用比例極低。
很多人認為,副作用低,代表疫苗安全、是好事。這裏要先釐清一個概念。
施打疫苗後出現副作用(這裏不是說嚴重、異常的副作用,而是說一般性的副作用),是正常的。這是因為,當疫苗進入體內,激發免疫反應,身體必然會出現發燒、頭痛、乏力等反應。這代表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在啟動,疫苗正在發揮效力。
老年人施打新冠疫苗,很少出現副作用,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已經很弱,疫苗進入身體後,很難激發如年輕人那麼大的免疫力。
從輝瑞、莫德納的三期報告能看到,全身性副作用比例都為70%以上,高於對照組安慰劑。這是正常的。至少,疫苗注射入人體,引起的副作用,常理上應當高於對照組。
那麼,對照組——譬如生理鹽水之類,為甚麼也會引起30%的副作用呢?因為人們在參與試驗時,不知道自己打的是真疫苗還是生理鹽水,所以會有一定的心理作用。
國藥疫苗的對照組,使用的是佐劑(佐劑是疫苗的輔助成份,不包含主要成份——滅活病毒,本身不會激發免疫反應)。它引起的副作用比例是29%。而讓人費解的是,注射國藥疫苗的組別,出現副作用的比例,竟然也只有28%~29%,等於甚至低於佐劑的副作用!
這不禁引人疑惑,打國藥疫苗後,真的產生免疫反應了嗎?體內真的產生足夠的抗體了嗎?
另外,如前所說,科興疫苗的三期數據,目前僅發表在預印網站上。它包含巴西、智利兩個試驗報告。其中,智利的報告,總共三期招募者只有四百多例(通常疫苗三期臨床招募數萬人),而且也沒有給出疫苗的總體保護力。
這裏並非是評價科興、國藥疫苗本身的好壞,或其它疫苗好壞。而是探討一個醫藥公司、一個國家的官方醫療機構,對於民眾是否負起了基本的責任。
做一個需要給數億人接種的疫苗,透明、公開至關重要。
而近日多人在微博上發帖求助,訴說接種科興疫苗後短期內出現耳朵失聰、腦梗塞、心臟病等問題,這些按常理都應該立刻被政府、媒體重視,但卻沒有得到任何關注。疫苗在廣泛施打後,發現更嚴重的副作用,本身是很有可能的。AZ疫苗也出現了罕見血栓副作用,但媒體立刻關注,疫苗公司和政府立刻發佈數條聲明、進行調查,並隨後確認並列為疫苗的副作用,整個過程讓民眾知情。副作用有幾人、每個患者的基本年齡性別特徵、副作用發生時間、具體症狀、健康狀況,報告得鉅細靡遺。這無關疫苗好壞,而是政府、醫藥公司對於民眾生命健康應盡的基本責任。
董宇紅(歐洲病毒學專家、生物技術公司首席科學家)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4.16 搶修復印 重返報攤
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譴責暴力 絕不退縮】
請支持大紀元: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