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媒體曾曝出了大陸的叫車平台滴滴出行,向美國證監會(SEC)提出了在紐約交易所(NYSE)上市的申請,融資規模預計會達到數十億美元。

大家知道,在3月底的時候,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遭遇了一場滑鐵盧,而滴滴的在美上市計劃正趕上這個時間點,在3月24日的時候,路透社最早披露出了滴滴的計劃,恰巧在同一天,美國證交會(SEC)發佈了聲明說,已經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最終修正案。緊接著,就是中概股的集體暴跌。

那麼,滴滴為何敢迎難而上呢?又為甚麼不選擇在中國國內上市呢?如果說,美國資本市場不「待見」中概股,那麼滴滴是否是在用行動表示不「待見」中共的資本市場呢?

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來圍繞這些話題聊一聊。

肖鋼:「註冊制」改革推行出現問題

事實上,滴滴出行赴美上市,不僅是發生在中概股集體暴跌的時間點,還有一個大背景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共資本市場推行「註冊制」出現問題。

4月10日的時候,原中共證監會主席肖鋼在一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說,「全面推行『註冊制』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條件」,並承認,當前「註冊制」改革推進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隨後,肖鋼就話鋒一轉,開始稱讚中共的資本市場說,雖然發展才30年,但發展很快,成就巨大,現在已經位居全球資本市場第二位。

雖然肖鋼說的委婉,又加上了稱讚中共資本市場的話想做些掩蓋,但最直白的解讀,就是在講「註冊制」改革失敗。雖然肖鋼沒有具體透露出現了哪些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國排隊上市大塞車中看出些意思來。

752家企業排長隊 上市出現大塞車

在3月初的時候,大陸媒體《證券時報》曾報道說,滬深兩市的IPO總排隊企業數量已經高達752家,如果按照目前的上市速度,或許這七百多家企業要等到2022年才能全部完成上市。文章還說,從去年10月份以來,「註冊制」排隊時間拉長,企業首次公開發行上市擁堵,而且「多家企業撤回申請材料」。

那麼,原本可以緩解上市塞車的「註冊制」進行試點之後,為甚麼還出現了上市公司排長隊的情況呢?

我們先看一下官方是怎麼解釋的,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說有兩大原因,一方面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成果的客觀反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方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同時市場也需要逐步適應「註冊制」實施。

這種解釋,聽上去真的很有「中共特色」,中共喜歡把存在的問題反著說,總能把壞事解讀成好事進行粉飾。可是事實卻並非如此,如果外界對中共的資本市場有信心,那麼滴滴出行為甚麼會迎難而上,赴美上市呢?

不僅是滴滴出行要赴美上市,在3月末時,知乎也已經在美掛牌上市了,據大陸門戶網站新浪網報道,在2021年頭兩個月,赴美上市的中企就已經達到了13家,是2020年全年的三分之一。這些企業似乎都在用實際行動表明對中共資本市場的「不待見」、以及中共推行「註冊制」的失敗。

那麼,中共為甚麼要推行「註冊制」改革,又為甚麼推行不下去了呢?

中共為甚麼推行「註冊制」改革?

不少人認為,「註冊制」改革是中共資本市場過去30年中最重大的歷史事件。

中共資本市場上,股票發行最早是施行的「審批制」,由中共國務院證券委首先制定總發行規模,然後再分配給各個省級行政區等有關國家部委。但是審批制弊端很多,獲取指標的企業不一定是優質的企業,還會產生權力尋租。

2001年之後,股票發行改革成了「核准制」,核准制強調監管審核,就是指股票發行由證監會進行實質審查,並決定是否核准新股發行的申請。然而在「核准制」下,監管的成本很高,也有種種的行政管制、以及權力尋租問題。

而「註冊制」與「核准制」不同,是把權力交給了市場。在股票發行中,申請人按照法律要求披露與證券發行相關的信息和文件,並交給主管機構審查,而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申請人是否依法履行了信息披露的義務。在申請人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之後,就可以按照規定註冊上市。也就是說,降低了企業上市的門檻。而上市企業的質量,留給了證券中介機構以及投資人來判斷。

「註冊制」的推行,還需要有退市機制、投資者保護制度等等機制相配套。國際上成熟的資本市場普遍採用「註冊制」。

對中共來說,「註冊制」有利於資本擴容,增加直接融資比例,尤其是股權融資的比例,因為上市門檻低了,而且速度也快了。股權融資比例的增加會降低企業的槓桿。在去年底的時候,中共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曾發表文章說,「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中共「十四五」的「重大決策部署」。

我們知道,中共的經濟體已經累積了天量的債務,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數據,中共的總體債務規模已經達到了GDP的3倍之多,這背後是巨大的金融風險。而增加股權融資,可以有效的降低槓桿從而緩解金融風險,同時還能讓企業獲得外部資金進行投資從而拉動經濟發展。

去年11月,中共央行行長易綱也發表了一篇文章,談到了中國金融資產結構,文章說,「只有發展好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才能夠減少對銀行債權融資的過度依賴,從而實現在穩住槓桿率的同時,保持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減的目標」。

從這些信息來看,中共是不得不推「註冊制」。

推行「註冊制」改革為何困難重重?

從提出「「註冊制」」到今天,已經過了將近8年的時間。早在2013年,中共就提出了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到了2020年8月,終於宣佈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

據中共黨媒人民網報道,在2015年的時候,時任證監會主席肖鋼曾在一個討論會上表示,中共實施「註冊制」的基本條件已經比較成熟,「註冊制」可以在修訂後的證券法正式實施的時候落地,中共的新證券法是在去年,2020年3月正式實施的,可是轉眼到了2021年,肖鋼又說,當前「註冊制」改革過程出現了一些問題。

肖鋼表示,「註冊制」涉及到整個資本市場的生態建設,其中,發行人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 「註冊制」改革涉及到發行人的誠信、誠信制度以及誠信社會的建設。

其實,肖鋼無意中點出了「註冊制」受阻的實質,那就是「誠信」,證券發行人、保薦人、會計師事務所等,是否都能誠信盡責的履行自己的職責呢?

誠信缺失,使得中國財務造假事件頻頻發生,不勝枚舉。在20年前,就有「瓊民源」、「銀廣夏」、「中科創業」、「南方證券」等等一系列的違規事件發生,雖然中共不停對資本市場進行改革,但誠信的缺失,讓這20年來的財務造假事件依然是層出不窮,比如「樂視」、「康得新」,以及「瑞幸咖啡」等等⋯⋯

當年的「瓊民源」財務造假欺詐大案,在1996年年報中披露的5.71億元的利潤中,有5.66億元是虛構的。而之後的樂視也不甘示弱,連續10年財務造假,就連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的文件都存在著虛假紀錄。據陸媒報道,2009年樂視虛增利潤8,883萬元,是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186%,2010年又虛增利潤9,443.42萬元,是當期虛構利潤的126%。可是年年造假的樂視年年暢通無阻,直到2021年4月,中共證監會才發佈了賈躍亭的市場禁入決定。

除了發行人,證券中介機構的違規也讓外界震驚。比如,2月份時,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也被內部員工舉報違規,而且有業內人士表示,德勤相對於其它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還算是好的。那麼,上市公司被這樣審計過的財務報告,又有多少人敢去信呢?

不得不說,問題不在制度本身,而在人心。之前,新華網曾發文問「中國離『註冊制』還有多遠?」,一個很中肯的回答是,沒有了誠信,也許會是遙遙無期。@

策劃:許巧茹、宇文銘
主播:蔚然
撰文:蔣天明、財商經濟研究所
剪輯:大中
監製:文靜
粵語配音:Ada

----------

4.16 搶修復印 重返報攤
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譴責暴力 絕不退縮】
支持大紀元: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