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以為洗完澡用浴巾擦拭身體,浴巾還是很乾淨,也不會弄髒。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有許多因素會造成浴巾孳生病菌,所以浴巾不見得如想像中乾淨,甚至還會引起傳染。那麼要如何才能保持浴巾的乾淨,不易孳生細菌?

造成浴巾孳生細菌的原因

羅棋守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周宛儀說,肌膚表皮充滿著各種菌叢,包含共生菌和致病菌,它們多數是好菌,但也有部份是壞菌。洗澡不可能把身上的細菌全都洗掉,當洗澡後用浴巾擦拭身體時,殘留在皮膚表面的細菌就會沾到浴巾上;還有因為浴巾已經吸附了身體上的水份,加上浴室的潮濕環境、馬桶沖水時噴濺出來的水沫,這些都可能造成細菌孳生。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微生物學教授查克.吉爾巴(Chuck Gerba)曾在《時代雜誌》提出,毛巾如果每天使用,會不斷地孳生細菌,將近90%的浴巾會被大腸桿菌群污染,而且14%的浴巾原本已有大腸桿菌。

此外,肌膚除了表面上的細菌之外,還有皮屑、汗水、油脂、髒污、沒洗乾淨的殘留化妝保養品等,這也就是浴巾用久之後會越來越黃的原因。

共用浴巾可能傳染皮膚病

既然使用過的浴巾這麼髒,為甚麼很少聽到有人用浴巾擦拭身體而生病呢?美密歇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助理教授艾米麗馬丁(Emily Martin)說,因為身體適應了自己身上的微生物,所以多數情況下不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雖然健康的人共用浴巾,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皮膚問題,但如果前幾位使用者有感染疾病,毛巾又沒有適度清洗,就可能傳染給下一位使用者,這也就是浴巾不能共用的其中1個原因。

周宛儀指出,一些有害的病原體可能會改變共用者本身的菌叢,如果是免疫力低下、皮膚有傷口,或是濕疹患者,還會造成進一步的感染。

共用浴巾可能會造成濕疹、細菌感染(如毛囊炎、疔瘡)、病毒感染(如病毒疣、扁平疣、結膜炎)、霉菌感染(如香港腳、股癬、頭癬),甚至可能會感染寄生蟲(如頭蝨、陰蝨、疥瘡)。2003年在洛杉磯一所大學橄欖球隊的運動員中,曾爆發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後來發現是運動現場共用毛巾造成細菌傳播。

浴巾長久不清洗會孳生越來越多的細菌、霉菌,即使是自己專用的浴巾也是一樣;當皮膚有傷口,或是免疫力較差的時候,病原體就會趁虛而入,造成皮膚感染或發炎。

紐約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家和病理學臨床教授菲利普泰諾(Philip Tierno)表示,當發現皮膚容易長粉刺、痘痘時,也要特別留意,因為用髒浴巾擦拭身體,尤其是身上有開放性膿皰時,細菌只要沾到表皮,就很容易長痘痘。

保持浴巾乾淨的四個要點

周宛儀指出,悶濕的環境是細菌和霉菌的溫床,所以保持浴巾乾淨要遵循4個重點。

 浴巾共用容易傳染皮膚病,很少清洗也可能使自己的皮膚發炎。
浴巾共用容易傳染皮膚病,很少清洗也可能使自己的皮膚發炎。

用後晾乾

使用過的浴巾千萬別揉成一團,或是直接丟在浴室裏,應該用毛巾架吊掛起來並攤開晾乾,以降低病菌孳生的機會。

切勿共用

如果浴巾沒有保持乾淨又共用,容易造成細菌傳染,因此浴巾應自己專用,切勿共用。

 洗完澡後用來擦拭身體的浴巾很容易孳生病菌,要經常清洗並避免共用。
洗完澡後用來擦拭身體的浴巾很容易孳生病菌,要經常清洗並避免共用。

定期清洗

通常建議浴巾至少一星期清洗1次,如果有出現異味,代表細菌或霉菌孳生的數量已超標,要趕快清洗。

罹患毛囊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病患者,建議2天就要清洗1次,洗好的浴巾要存放在乾燥通風的環境。

泰諾說,雖然浴巾超過一星期沒清洗,看似不會發生甚麼事,但卻是不衛生的行為,因為這就像是洗完澡後穿上髒的內衣褲。

清洗浴巾時,建議看一下浴巾小標籤的清洗注意事項,因為不同材質有各自適合的清洗方式。一般的浴巾清潔用洗衣精、洗衣粉即可;發黃的浴巾可用醋、氧系護色漂白劑,或是小蘇打粉清洗。清洗時如果洗衣機有熱水行程會更好,可以洗得較乾淨,但是記得洗衣機也需要定期清洗。

經常更換

已使用很久的、太舊的、異味洗不掉的浴巾要直接丟棄,不要繼續使用,應經常更換新的浴巾使用。◇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