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縈繞在音樂裏,比如在商場逛街、看電影,或是與朋友到咖啡廳相聚聊天⋯⋯幾乎都有音樂相隨,音樂早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那麼音樂對我們有甚麼影響嗎?

音樂是「藥帖」?

從醫學角度上看,音樂無論是在調節心理或生理上都有顯著的效果。現代科學發現,人體的心跳脈搏、大腦電波運動等都有一定的節奏,當音樂振動頻率與人體臟腑振動頻率一致而產生的共鳴,會對人體產生正面影響。

據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研究,音樂可改善身體的免疫系統、降低壓力,還能減緩手術前的焦慮。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音樂還可增加身體免疫球蛋白A和自然殺傷細胞,並有效提高身體免疫系統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近代研究證實聆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同時也發現不同類型的音樂對人身心也會造成不同的影響。

從醫學角度上看,音樂無論是在調節心理或生理上都有顯著的效果。近年得到了來自西方醫學界的諸多佐證:研究發現,聆聽古典音樂能激活大腦、改善睡眠、減輕壓力,還能增強免疫力等等。(Fotolia)
從醫學角度上看,音樂無論是在調節心理或生理上都有顯著的效果。近年得到了來自西方醫學界的諸多佐證:研究發現,聆聽古典音樂能激活大腦、改善睡眠、減輕壓力,還能增強免疫力等等。(Fotolia)

台積電創辦人健康管理祕訣之一:閱讀音樂配搭法

台灣《康健》雜誌一篇標題為「89歲張忠謀養生之道『健康』經營管理5大祕訣」的文章中提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每天用閱讀音樂配搭法來紓壓是他養生秘訣之一,「他把閱讀、音樂配合不同時辰的生理和情緒脈動做搭配」。

文章中指,張忠謀一整天的壓力和緊張,從文字與音符中一點一滴的代謝排放掉。

清晨:讀報時間,為了掌握國內外政治經濟的情勢和分析,心思必須得專注;搭配音樂:有「音樂之父」之稱的德國作曲家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選擇其樂曲中莊嚴且帶有宗教色彩的音樂。

近黃昏:因感性情緒湧現,讀物選擇能開啟自我想像空間的名人傳記;搭配音樂:被尊為「樂聖」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選擇其音樂中帶有雄壯、澎湃情感的曲目。藉聆聽此類音樂,來整理白天糾結的腦力。

睡前:文學小品,此時聆聽最能平穩其神經和心跳的音樂。張忠謀選擇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和波蘭作曲家蕭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所創作的曲子。

古典音樂 降低犯罪率

許多研究發現,古典音樂能撫慰人心,使人情緒舒緩和冷靜,也有助於減少暴力行為的產生。

一篇發表在Sage Journals上的論文顯示,古典音樂可以有效降低公共場所的犯罪率。2003年倫敦交通局開始在40個倫敦地鐵站播放歌劇和器樂,經過18個月的試驗,據報告當地搶劫案件減少了33%,毆打員工案件減少了25%,破壞公物案件減少了37%。他們所播放的樂曲包括亨德爾、貝多芬、舒伯特、維瓦爾第、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的作品。

此外「莫札特效應」也被政府當作打擊犯罪的秘密武器。據大紀元2010年11月的報道,紐西蘭基督城「城市購物中心」(City Mall)和附近區域經常發生犯罪滋擾事件,令當地商家、居民和警方都感到頭疼。自2009年6月開始,該購物中心開始全天播放莫札特的音樂,隨後發現這些地方的暴力、違反社會秩序等犯罪行為有明顯的減少。

聆聽古典音樂不僅能撫慰人心,還能使心情平靜。也助於減少暴力行為的產生。(Fotolia)
聆聽古典音樂不僅能撫慰人心,還能使心情平靜。也助於減少暴力行為的產生。(Fotolia)

聽古典音樂增加神聖腦波:α波

台灣康舟診所院長、精神專科醫師周明輝曾在一場「音樂與生命能量」講座中提到,「情緒無法像修車一樣,螺絲換一換、鎖一鎖就好。」

對於「好的音樂就是藥」的說法,周明輝醫師解釋說:「這些經典音樂可以讓腦波從高度亢奮的β波變成比較多的α波,也叫神聖腦波。」但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聽到同一首樂曲所反應出來的情感也不同。

「音樂認知的過程常常不經過大腦,所以看一個美好演出,聽美好的旋律,有時候感動得眼淚掉下來自己都不知道,這就是音樂神奇的地方,每一人都可以聽懂。」周醫師說。

由此可見,選擇音樂的類型很重要。若能多聽美好的古典音樂,可促使大腦發出令身心愉快的α波,使記憶力、集中力提升,靈感與創造力源源不斷,還能使身心健康,自然治癒力增強。

此外,周明輝醫師也提出,「大腦裏有很多『鏡像神經元』,我們的感官接觸到甚麼,『鏡像神經元』會活化,腦子裏就裝進甚麼」。他認為,我們生活中缺少正向的東西讓鏡像神經元活化,卻有太多負向的東西,讓腦子不斷的重演。

而選擇好的文藝演出,才能讓我們的鏡像神經元往好的方向活化。周醫師推薦,神韻藝術團的藝術表演能讓我們的鏡像神經元能得到最美好的活化。若有機會千萬別錯過。

音流學研究被形容為「可見的聲音科學」。當聲音遇到皮膚或水面時,它會留下某種無形的能量模式烙印。而如果是好的音樂會留下美麗有規律的幾何紋樣。(Fotolia)
音流學研究被形容為「可見的聲音科學」。當聲音遇到皮膚或水面時,它會留下某種無形的能量模式烙印。而如果是好的音樂會留下美麗有規律的幾何紋樣。(Fotolia)

據悉,人體含有百分之七十的水。科學家們通過研究不同頻率的音樂對水產生的影響,發現音樂對人體也產生同樣的影響。

英國聲學工程師雷德(John Stuart Reid)發明了一種CymaScope的儀器用於音流學領域研究(Cymatics),並將音流學研究形容為「可見的聲音科學」。當聲音遇到皮膚或水面時,它會留下某種無形的能量模式烙印。而通過儀器來監測可發現這種水波紋,如果是好的音樂會留下美麗有規律的幾何紋樣。

就如同水結晶實驗一樣,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博士通過數百萬次實驗證實了水有感知的能力,而這種感知能力超越了語言。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何好的音樂能使人與物呈現美好的狀態。

有評論表示:「更重要的是『愛』與『善』不只是精神思想與道德口號,而是一種物質存在,真的能讓世界變得更美麗。」而善的能量能讓你周圍的一切變得更美好。@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