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人士表示,雖然中共擅長針對西方的制裁進行報復,但這次綁架14億消費者抵制H&M、Nike等外企的劇情恐怕不會按照中共要的方向發展。

美國彭博社市場分析人士馬奎斯(Clara Ferreira Marques)周三(3月31日)撰文說:「(因人權抵制外國企業)這是一個與專制領導人一起出現的問題,他們讓民眾承受重大的經濟損失以追求其它目標,就像緬甸、北韓或俄羅斯一樣。」

她表示,中國擁有14億消費者,中共也好用這一強大武器;只是抵制反會使外界更加關注中共對中國維吾爾族和其它少數民族的人權指控,這一定不是北京以及它的戰狼攻擊想要的結果。

上周,中共下屬組織共青團公開抨擊瑞典公司H&M於去年所發佈之停用新疆棉的舊聲明,隨後在中國大陸網絡上掀起抵制潮,各類電商、的士公司、還有地圖應用程式都刪除了任何有關H&M的信息,還有些H&M中國實體門店被摘牌或關閉。

目前被抵制的品牌已經蔓延到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引發全球對中共抵制西方品牌的關注。

這是中共在中國國內發起的最新一次抵制潮。過去,中共曾頒佈限韓令、阻止遊客赴韓旅遊,以懲罰首爾部署美國的反導系統;懲罰美國籃球隊經理的支持香港言論、取消籃球賽轉播;最近這次是抵制西方服飾品牌,因為這些商家數月前對新疆維吾爾族人遭受強迫勞動表示擔憂。


圖中設施被認為是新疆和田市郊一處主要關押穆斯林族裔的「再教育營」,攝於2019年5月31日。(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圖中設施被認為是新疆和田市郊一處主要關押穆斯林族裔的「再教育營」,攝於2019年5月31日。(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迫使外企選邊站 遏止歐盟人權制裁

一個更具侵略性的中國(中共)正迫使這些企業選邊站。到目前為止,北京在暗示不接受外企的含糊其辭;而且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中共)政府會停止挑動民眾憤恨之氣行事——不管這種憤恨是真實的還是人為製造的。

過去,大量西方公司習慣對中國人權現狀保持沉默,以避免中共惱怒;作為經濟實體為了利益,敢於主動站出來、反對北京政策的公司簡直是鳳毛麟角。

美國西頓(Seton Hall)大學的法學教授兼中國專家劉易斯(Margaret Lewis)表示,現在的外企面臨艱難決策,「你或是留在(中國)變成同謀,或是撤出。」「這兩者之間的中間地帶越來越難找到,是個艱難抉擇。」

但本次抵制潮的時機是恰逢歐盟27國,以及美英加三國攜手制裁新疆四名官員和一個中國實體,中共除了公開報復反制裁歐洲和英國等外,還將矛頭對準了去年就公開不使用新疆棉的西方品牌公司。

中共對新疆維吾爾族的政策在1月被華盛頓認定為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隨後,歐盟、英國、加拿大等都有跟進譴責與制裁。

這是在歐盟自天安門事件以來,首次就中共人權問題宣佈制裁;北京在怒火焚燒前,挑出一家瑞典公司H&M進行懲罰,象徵意義明顯。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中共的)目的可能是為了給歐洲製造巨大的痛感,使歐洲今後不敢再與美國協同、在人權或其它問題上採取進一步的反擊措施。」

但北京報復歐盟企業的做法將招致歐盟民眾的更多不滿,並進一步將歐盟推向美國一方。另一位彭博社的專欄作家拉斐爾(Therese Raphael)周三撰文說,北京對西方國家的制裁,只會加強國際上對中國(中共)的懷疑聲。

外企承壓 投資者恐不會接受新疆強迫勞動

在華經營的外國公司大都很謹慎,他們不想給人留下對中國(中共)政府持批評態度的印象,即使受到中共日益增多的民族主義網絡水軍攻擊也會選擇息事寧人。

如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歷史學家瓦瑟斯特羅姆(Jeffrey Wasserstrom)所說,中共用民族主義戰略擠壓所謂的「犯錯公司」的伎倆從來都有效;而北京一直也精於用「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的藉口要求外國公司道歉,並可以藉機逃脫不為其新疆或香港政策買單。

但是在強迫勞動這樣一個問題上,外國企業的資金來源——環境、社會和政府基金投資者——可能不會接受妥協。

路透社周二(30日)報道,由50多名來自宗教團體、公共和工會養老基金的投資者團體表示,他們正在聯繫40多家跨國公司,包括H&M、VF Corp、Hugo Boss和Inditex(Zara的母公司),要求他們提供更多的供應鏈信息,並敦促他們退出可能導致侵犯人權的環節或部門。

報道說,投資者就中國新疆地區涉嫌侵犯人權的問題向西方企業施壓凸顯,在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之際,那些試圖維持商業關係的品牌面臨諸多挑戰。

這些企業緊接著要面臨的一個利益與道德擇決就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贊助協議。

「這些公司必須對股東壓力和機會成本作出反應,」彭博社的馬奎斯分析說,「由於(品牌)聲譽和數萬億可持續投資資金岌岌可危,(企業)可能不會屈從(中共)政府所期望的結果。」


圖為新疆的農民在採收棉花。(STR/AFP/Getty Images)
圖為新疆的農民在採收棉花。(STR/AFP/Getty Images)

抵制潮最終的代價 是中國人在揹負

中共官媒《中國日報》本周已開始報道,新疆地區的一些棉紗廠可能考慮裁員。

行業分析師告訴彭博社,為避免被全球買家抵制,國外的紡織製造商可能會增加從其它地方的進口棉花,以取代佔全球供應量約五分之一、佔中國供應量80%以上的新疆棉。

《華爾街日報》稍早報道說,在當前背景下,西方消費品牌將越來越多地不得不在本國客戶和中國客戶之間作出選擇。一方面,本國客戶認為,像新疆這樣的人權迫害是可恥的;另一方面,中國客戶則往往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政府正在做甚麼,並且他們深處國內媒體的假信息包圍,這些媒體將任何對北京的批評都描繪成是外國試圖打壓中國的虛偽行為。

抵制風潮才三天,就有中國網民到售賣Nike、Adidas等品牌的網絡直播間無端謾罵,還要求直播間停播,產品下架並威脅主播「換工作」。

還有一些出現在H&M門店門口的舉牌抗議網民,阻止其他顧客進店購買商品,最後被警察帶走。

連中國國內都有網絡博主提醒說,抵制它國商品其實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Nike直播間、H&M的門店絕大多數員工也是中國人,裏面售的商品大多是中國貨,抵制別人一不小心可能就是砸了自家人的飯碗。

中國問題研究專家橫河也表示,新疆棉花出口量不大,主要是在中國國內生產品牌紡織品後再出口;如果繼續抵制外國服飾品牌,最終受損的還是中國。

「中國抵制起源是新疆棉花……現在大範圍地抵制國際品牌,也就是(抵制)中國紡織品出口的部份,就是逼迫產業鏈快速外移,影響的將是中國的外匯收入和國內就業。這兩個都是中共目前最不能損失的。」他說。

說:「(因人權抵制外國企業)這是一個與專制領導人一起出現的問題,他們讓民眾承受重大的經濟損失以追求其它目標,就像緬甸、北韓或俄羅斯一樣。」

彭博社的分析師馬奎斯還說:「目前,這場混亂只有一個明確的結果,那就是噪音。抵制將使人們不斷關注對中國維吾爾族和其它少數民族的野蠻虐待指控,因為現在這些地方被曝光得太少。不過,這一定不是北京以及它的戰狼攻擊想要的。」#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