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企業債券違約風潮仍在擴大。根據外媒報道,2021年來中國債券違約總額約100億美元,創下了同期紀錄新高,中國當局正一邊允許陷入困境的公司違約,一邊努力避免壓力蔓延到廣泛的信貸市場。然而,隨著流動性撤回,違約情況可能在房地產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工具、能源生產商等最脆弱的產業更加明顯。

根據《彭博》報道,2021年的債券違約中,地產債就佔約20%;考慮政策收緊趨勢短期難以逆轉,中小房地產公司仍會是未來的高風險類別;此外,弱資質和弱財政地區的國企、低等級城投等再融資前景亦不樂觀。

《彭博》引述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中國經濟學家廖薇(Carol Liao)表示,隨著中國的信貸政策正常化,企業將更難分期償還債務,預計未來幾季將出現更多違約,尤其是行業過熱、產能過剩、環境不友善的行業面臨最大風險,包括:煤炭業、高槓桿率且集中在中國低端城市的小型開發商。

根據《自由時報》報道,在2021年約百億美元的違約中,房地產開發商就佔了五分之一。中國去年訂出「三條紅線」希望遏制膨脹的房地產行業,限制這些公司在信貸市場上籌集資金的能力。在華夏幸福、重慶協信遠創實業等公司紛紛違約後,房企的新債券銷售低迷。《彭博》數據指出,去年6月以來,上市房企每月售出的債券更少,且總和小於即將到期的債券。

由地方政府支持的融資平台也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壓力跡象,雖然平台本身紀錄至今還算是完美,但地方國有聯營的重慶能源投資集團卻未能償還9.15億元人民幣貸款,其明年到期的美元債券因此下跌了一半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湖南、雲南的融資平台信用風險正在上升,地方政府的信用差異將加劇,在本月的兩會上,地方隱性債務已被提升為「國安問題」。

《彭博》引述數據,指2021年以來很多地區債券淨融資已出現缺口。以上月在境內信用債市場上發行與到期金額的比率為例,在山西、河北的主要產區,煤炭公司難以發債,山西省的發行人淨融資比例降至25%,相較於去年12月曾高達184%;河北省發行人淨融資比率也從去年12月的124%降至18%。@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