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七「人日」,據說若這日天晴,代表會人身安適。此外,今天也剛好進入春天的第二個節氣——「雨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這表示降水開始,雨量將逐步增多。此季節養生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髮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春季養肝顧脾胃 少食酸多吃甜
春屬木,對應人體的肝臟,因此春天是調養肝臟的最好季節。中醫也認為,「怒喜思憂恐」五種情志與五臟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繫。怒傷肝,所以保持心態平和也很重要。
《黃帝內經》中提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說明萬物在春季生機盎然。如果我們遵循古人的理念來生活,與太陽、與自然界的循環相調諧,才能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中醫養生首先要順應四時,就是要順應四季節令氣候的變化來調和身心,使人體達到陰陽平和,這樣身體才會更強健。這時可多吃節令食物,蘆筍就是春季賦予的最佳禮物之一,早在兩千年前《神農本草經》上已將蘆筍列為「上品之上」,久服輕身益氣延年。而蘆筍除了營養豐富之外,還有助於減低癌症、心臟疾病和高血壓的風險。
另外,色澤鮮艷的甜菜也是很好的選擇,其含有豐富的甜菜鹼,具有抑制血中脂肪、協助肝臟細胞再生與解毒的功能,且有助於紅血球的恢復與再生。甜菜對於肝臟的毒素,如黃疸、肝炎、食物中毒、腹瀉和嘔吐等膽汁類疾病都有緩解作用,也是心臟病患和糖尿病患適合食用的根莖類蔬菜。
五行除了相生還有相剋,如木剋土。脾屬土,味為甘。因春季肝氣旺,所以又會影響到脾,因此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情況。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
調理脾胃 喝粥為上選
雨水節氣是一年中調理脾胃最佳時節,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中國古人認為粥乃「滋養胃氣妙品」,民間也有「春天喝粥,勝似補藥」的說法。據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記載:「黃帝初教作糜。」早在黃帝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把粥作為養生滋補的食物。
馬來西亞濟世堂中醫師譚娓醫師曾推薦過兩款適合春季早上喝的粥:瘦肉粥和玫瑰花粥。
一、瘦肉粥
食材:粳米100克、瘦肉末30克、枸杞(以27粒為基數)、生薑(洗淨切絲)9克、蔥(洗淨切小段)3克、鹽適量。
瘦肉粥具有溫補肝腎、發散風寒及延年美白功效。
據《本草綱目》:「枸杞子,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許多人知道枸杞子可以明目,喜歡用它來泡茶、泡酒或煮粥來保養眼睛。從中醫看來,枸杞子之所以能明目,是因為它補腎,腎主水,因此能使眼睛潤澤、明亮,少生眼病。而腎是先天之本,脾是後天之本,養好脾和腎,會使人變得年輕。
二、玫瑰花粥
玫瑰花粥能美膚養顏、梳肝理氣及舒緩心情之功效,還能改善皮膚黯黃和毛孔粗大,治療肝氣鬱胃痛、憂鬱。其食材包含,粳米100克、小玫瑰花蕾(洗淨去蒂)30克、蜂蜜適量。
中醫認為,玫瑰花歸肝、脾經,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等功效,春天除了喝玫瑰花粥,也能飲用玫瑰花茶,若使用不同的食材搭配,也能有不同的效果。
自古以來,蜂蜜被視為有滋補作用的中藥之一。《本草綱目》中說:「蜂蜜入藥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喝杯蜂蜜水,既可以養顏美容又可以養肝的效果。
初春乍暖還寒 衣著宜下厚上薄
俗話說:「春捂秋凍」。雨水之後空氣中水份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濕。此時若過早地脫掉棉衣,恐令風邪入侵體內。春捂除了要適度之外,捂哪裏也有講究。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說,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而中醫認為「寒從腳起,濕從下入」,因此下身保暖特別重要。
黎珂中醫推薦:「雨水」節氣方
台灣中醫師黎珂表示,此節氣期間,臨床多見少陰陽氣無力振奮,造成陽氣內鬱,不能達於四末,導致手足不溫。主要病機為陽明本體液津血不足而生熱、化火及少陰陽虛、陽郁。常見症狀:晝夜咽癢咳嗽、有痰色白或黃白、質稀粘難咯,咳多則胸中氣上頂則咽癢咳嗽加重,更甚者呈痙攣性陣咳伴面赤、流眼淚。大便正常或粘滯難解。
對於出現上述症狀的患者,黎珂醫師建議服用李可中醫藥學術流派國家傳承基地的雨水節氣方:柴胡10g,枳實10g,豬苓10g,白芍30g,赤芍30g,炙甘草30g,生地30g,僵蠶3g,五味子3g,細辛3g,熟附子3g,烏梅3g。1劑。
用法:每劑加水900ml,大火煮開轉小火煮45分鐘以上,煮取100ml,供5人,每人20ml。@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