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田石湖圍新村的一隅,有一片較有規模的魚菜共生農場——鴻日農莊。從十四年前租的一塊土地嘗試種植,到如今已發展到四個魚塘的規模,加上農場土地,佔地約22萬呎。從最初的實驗農場,漸漸發展到生產型農場。多年來,農場主理人黃展明(明哥)堅持「零農藥」耕作與養殖,在他看來,家人的身體狀況是最誠實的反饋,健康和信譽是他在本地生產中最重視的要素。
注重健康飲食的有機餐廳老闆鄧志傑(Larry),常常走訪不同的農場尋覓本地有機產品,近日到訪元朗新田石湖圍新村,鴻日農莊令他眼前一亮:「我了解過香港200多個不同的有機農莊,沒看到過這個規模的,很開心認識有這樣級數的農夫,是生產型的農夫。」他十分欣賞農場的「零農藥」做法,和農場主理人明哥亦有著相似的理念,談話十分投機,他盼望有進一步的合作機會,真的做到「從農場到餐桌」。
嚇人的發現 「有機」不等於「零農藥」
困擾黃氏一家的食物敏感問題,多年來都無法解決,明哥提及:「我們家四個人,有三個人都對農藥、防腐劑敏感,我太太、子女都是,只要他們吃到這些食物,嘴和舌頭很快就變腫。」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會到一些知名的超市購買昂貴的,標榜「有機」的蔬菜、生果,起初家人吃了後敏感狀況有所緩解,但相隔一段時間後,明哥發現在超市購買同類的食物,質量開始下降,家人吃後再次出現敏感的狀況。這一情況引起了他的警覺,不斷尋覓問題出現的根源,從消委會的報告中,發現他購買的有機食物,並非等於沒有農藥的食物:「原來『有機』不等於沒有農藥,這一點我覺得很嚇人!基於種種原因,催生我一定要種出一些完全安全的食物。」
明哥為了親人的健康,在元朗新田租用了一塊農地,嘗試種植一些沒有農藥的蔬菜,自家出產的食物安心許多,也有助緩解家人對食物敏感的情況。除此之外,明哥還觀察到身邊有一些朋友患癌,他也主動提供農場種植的菜、養的魚給他們吃,發現朋友吃後有助於緩解疼痛。安全的食物更堅定了他繼續探索「零農藥」的生產模式,不斷探索和改進生產方法,漸漸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逐步建造魚菜共生系統
明哥簡略介紹「魚菜共生」的原理:「魚菜共生不是我想的,幾十年前已經有人這麼做,一邊養魚,一邊種菜。將很滋養的水,流去農田,利用肥水灌溉,用水中的營養令作物成長。」
在調節水質方面,他也建立起一套嚴格的系統,利用電子科技監察水體,用遙控式的監察方式控制水質狀況,保證水質符合養魚的標準。
農田的土壤肥料,來自魚塘中魚的糞便。明哥提到:「我們將魚的糞便帶去田中給農作物吸收,使用工業用泵,將泥漿泵上來,定期使用魚塘泥做堆肥的效果,當中有多元性的微量元素,是其它的肥料補充不到的。」建立起「魚菜共生」系統,為「零農藥」的有機耕種向前邁進一步。
有機魚糧好循環 去除泥味有方法
魚塘主要養殖羅非魚、紅羅非魚、錦鯉、鯇魚、白鰂、寶石魚等,近年還養殖了藍龍蝦。魚飼料方面,明哥嘗試繁殖水蚤,作為豐年蝦的替代品餵魚,這種又便宜又富有營養的魚糧,既可以降低成本,又保證了魚苗的健康成長,真正做到「有機」。他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使用水蚤養魚,從頭髮絲大小的魚苗開始養,一個月長大了四寸,令他十分鼓舞。他表示,一般初春時節最適合培育水蚤,如今已經開始密鑼緊鼓地籌備中,為來年的魚苗準備糧食。
如何讓塘魚驅除「泥味」,明哥也自有一套辦法,他會將塘魚引入魚池,用鹽水幫淡水魚「沖涼」,經過鹽水的淡水魚,可以將其體內的黏液、其它寄生蟲及一些不潔淨的產物排放出來,同時也清理了「泥味」,只需兩日的時間就能夠處理好,也保證了魚產的質量。
養魚應具開放胸懷
在鴻日農莊的魚場中,不時看到有白鷺、池鷺飛過,在魚池尋覓美食。明哥並不會像一些漁民一樣在魚塘中設網驅趕候鳥,而是特別為鳥類設計了一個魚池作為牠們的「餐廳」。他指著其中一個水位較高的魚池說:「這是候鳥的『高級餐廳』,當中有錦鯉,都是給鳥吃的。」他解釋,經營魚場應該有開放的心態,要學會分享,當鳥類到訪魚場時,知道有一個「餐廳」,就不會再去吃其它魚池的魚,這樣就能保證到其它魚的產量。
從實驗到批量生產 盼將技術授予年青人
十四年的不斷探索,明哥自信逐步走出一條發展「精緻農業」的路:「有人說,在香港養魚、種菜很難生存,競爭很大。我覺得在香港我們同樣是有生存空間的,重點是要把產品提升級數,有獨特性,並提升安全性。養普通羅非魚不夠別人競爭,那麼就養高級一些的,紅羅非魚、珍珠石斑等等,肉質好,又有賣相,可以讓人生存。」
明哥近年引入有機藍龍蝦養殖,藍龍蝦生長迅速、技術較普及,回報亦較高,十分適合養殖業,為防止龍蝦出現打鬥的情況,他將一個個蝦苗放在獨立的黑色膠管中培育,每一隻蝦都有一個自己的寓所。這些技術,明哥都希望可以教授給更多的人,特別是年青一代:「現在疫情底下,很多人失去了他的工作,很多人對未來都很徬徨。我見到一些大學生就快讀完書了,不知道自己未來找甚麼工作。如果想過農務生活,在這些荒郊野嶺感覺大自然,其實可以嘗試投身農務,只要我覺得有足夠的能力,足夠的拼勁去做農夫,我願意用我所有的方式去幫你們,去成就大家做一個能夠生產到優質產品的農夫,希望更多人參與農業。」
有關土地問題他也不擔心,他了解到香港還有很多待開墾的農地,只在乎有沒有人願意投入做生產型的農夫。
身為有機餐廳老闆的Larry,在疫情下也嘗試開拓多方面的市場,例如創辦「FAMA's Kitchen」,聯合不同的有機農場和餐廳,將有機時令食材推出市場,讓客人購買到食材包,或推出餸菜包,為客人帶來不同的健康用餐體驗。他也觀察到,疫情下很多具有高消費能力的人留在香港,對餐飲的品質都頗有要求。他相信本地餐廳與高品質的本地農夫合作會是近期的一個趨勢,不但支持本土生產,最重要的是要「食得健康」。
*********
在明哥的眼中,培養新一代的農夫是他的心願:「我希望不只是我做,希望多些人做,做到香港有良心、安全的食品出來,魚也好,蔬菜也好,都可以用零農藥的方法生產。我想培養新一代農夫,不是休閒農夫,而是生產型的農夫。我有20多萬呎的地,給他們實習,以量產的方式製造食物。」
Larry對此亦十分贊同,在餐飲業的角度,他也看到了商機和未來的走向:「若我們可以直接和農夫合作,直接將本地種植、養殖的產品推出市場,不需要經過第三方的轉介,農產品也可以用高於批發價的價格賣出,客人買到的價錢也比超市便宜,其實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