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單一產地咖啡豆是現今的主流趨勢,但歷史上就曾經有過沖煮各種咖啡組成的配方豆。
這種配方豆讓烘豆師得以創造單一產區咖啡豆無法具備的獨特風味樣貌。另外,配方豆也讓烘豆師能常年提供穩定的風味曲線,依據成本、取得性或風味,視情況更換生豆,同時,還可為配方豆創造能夠投入市場的名稱。
配方豆擁護者認為,其可帶來穩定性;而批評者則稱,這僅是烘豆師為了省錢或誤導消費者的伎倆。例如,標示著「Kona 配方豆」的咖啡豆,可以合法地賣出僅含有1/10Kona 產區的豆子。
不穩定的烘焙過程、整年不斷變化的生豆品質與風味,以及採收品質的不一,處處都讓配方豆的本質受到挑戰。簡單地說,配方豆的公式中有太多變因,建議在決定配方豆風味呈現的同時,也須清楚其成果永遠無法完美地一致。
烘豆師時常爭論著先混後烘(也就是「先混合」),以及先烘後混(即「後混合」)。我相信如果應用得宜,兩種方式都能創造傑出的咖啡,不過個人比較傾向以風味調整的「後混合」。
以下是對「後混合」流程的建議:
1. 為所有配方後選咖啡豆進行杯測,並使用相對較大量的樣本。例如,以咖啡粉20 公克與水量320 公克的比例沖煮。
2. 依照你預設的比例,從每一杯舀出一部份咖啡倒在一個空杯。例如,若是要測試一個3種咖啡豆比例一致的配方,可以在配方空杯倒入每一種一滿匙的咖啡液。如果是50:25:25 的配方,可以在第一種舀出兩滿匙的咖啡液,剩下兩杯則各舀一滿匙。
3. 品飲配方並重複此流程,不斷調整各配方豆的比例。
4. 一旦確定各配方豆的比例之後,以平常一般的方式沖煮,確認是否與杯測時成果一致。
如果選「先混合」,建議須達到以下條件:
1. 在進行烘焙的數天之前,先混合配方生豆,讓各種豆子的含水量一致。
2. 混合尺寸與密度相似的咖啡豆。
3. 只混合後製處理方式相同的咖啡豆(例如,皆為水洗或都是日曬的豆子)。
作者簡介
史考特拉奧(Scott Rao)是全球三大咖啡權威之一,擁有且經營數家咖啡館,並自1994年起開始進行咖啡烘焙。拉奧除了撰寫眾多咖啡書籍,也擔任咖啡烘焙與咖啡館開業的專業顧問。
本文摘編自《咖啡烘豆的科學:掌握「三大烘焙法則」,了解S曲線,精準管控豆溫模式和爆裂狀態,釋放咖啡豆多層次口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