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近日新增北京、湖南和安徽3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並擴展浙江自貿區。分析人士認為,這只是中共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炒作概念,並不能有利於外貿,從中也可見中共所謂「內循環」為主的政策行不通。
截至目前,中共一共設立了21個自貿區。最早的自貿區是2013年在上海成立。
中共在困境下炒概念 外資已不想來
自由亞洲電台9月22日引述前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自由至上主義學者夏業良的分析表示,自貿區要起到實效,重要的還是看整個外貿大環境。
他說,「現在的情況是產生了離心力,就是人家根本不想來了。哪怕你是零關稅,那又怎麼樣?香港本來就是自由貿易區,你把香港自由貿易區都毀掉了,然後你在大陸建自由貿易區,就算是零關稅,現在有幾個願意來?」
他預計,(中共)設立自貿區對貿易未必有直接的作用,外部環境被破壞得無以復加;如果不是政府的種種阻擋措施,就連內資都要大力地往外跑。
夏業良認為,這是(中共)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在困境的情況下,在炒一些陳腐的概念。
據悉,大陸經濟一直高度依賴外貿,但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至中共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外資產業鏈持續從大陸外流。中共商務部官員近日承認,今年大陸外貿將是兩位數負增長。
中共擴容自貿區 襯托「內循環」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自貿區擴容其實也襯托著內循環的政策背景,「它是不得已的吧,它實際上也不願意這樣,因為中國實際上也沒有辦法真正的內循環,所以實際上還是想促進對外貿易。」
今年以來,中共高層頻繁提出經濟「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國內經濟「內循環」為主,稱讓國內人花更多錢、讓國內企業進行更多創新。但這種政策引發海內外學者的質疑,是在走回閉關鎖國老路。
9月21日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上海考察時的一番話引發關注,外界猜測其是否意指內循環行不通。
李克強在德國企業思愛普(SAP)位於上海的研究院,詢問中國製造的機械人與德國機械人有沒有差距,得到的回答是「中國機械人在零部件的精度上,還有提升的空間。」他隨後說:「開放能夠讓人認識到差距,認識到差距才有提升的空間。一個國家的製造業要提升水平,需要不斷擴大開放,在相互合作中才能實現互利共贏。」
一些中共體制內學者也表露出類似看法,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9月5日曾說,為達成「雙循環」,中國必須提升人民可支配收入,才能擴大內需,同時也應該在國際上與美國等主要國家共同合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