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古代,工匠們是如何將沉重的巨石運上險峰,又如何把它們砌成全長300多米的穩固城牆呢?這些問題難以解答,如今的我們,只能站在大頂之上,驚嘆著這件敬獻給神的傑作。

2月,成祖降下諭旨,囑咐提調官員:「今工已告成完,特用敕爾常用巡視,遇宮觀有滲漏處,隨即修理。」作為玄武化身的帝王,成祖對武當的關注並未隨工事的結束而終止。此後,武當道人的欽選與供養,道派的戒律與管理,皆是他一一過問的要事。成祖更下諭示,後輩子孫即帝位,必須祭告玄武神,將國家崇祀玄武、信奉道教的傳統傳承下去。

鼎建石坊 治世玄嶽名世

或許,大修武當、振興道教是成祖心中最重要的使命,在武當宮觀竣工的那年8月,這位「永樂帝」也安然闔上了雙眼。但他留給武當的,是整個明朝的,幾乎每位帝王敬奉的無上尊榮。

明朝是個謹遵祖訓的時代,自成祖之後,歷代每位明帝即位,果然皆派專使趕赴武當山致祭。由於成祖奠定了大嶽武當在帝國的特殊地位,幾乎每位皇帝也都會發佈修繕武當宮觀的敕命,其言辭更是驚人的一致:「但遇宮觀有滲漏損壞之處,隨即修理;溝渠路道有淤塞不通之處,隨即整治。」因而,武當宮殿於明朝200多年來完美如初,這是在其他朝代未曾有過的全盛。

80多年後,國祚傳至第11位皇帝朱厚熜,歷史更習慣尊稱他「世宗」或「嘉靖帝」。在即位的第31年(公元1552年),他特意撥款白銀近十萬兩,敕令重修武當各處神宮仙館,並在入山朝拜的第一道山口修築一座石坊,賜額「治世玄嶽」。這座道教門洞式建築,成祖大修武當之後的一大創舉,它意味著武當的道教信仰,有著安民興國的力量。

武當石坊 如仙境分別天凡界

與金殿相似,石坊的每塊構件皆以青石雕鑿,借鑒木質建築的榫卯結構拼接而成,極為緊密牢固。鑄件上更以純熟的圓雕、透雕等傳統技法鏤刻出祥雲、神龍、仙鶴、神仙等圖樣,令石坊不僅有渾厚古樸的氣勢,更具飛動飄渺之仙韻。後來的人們,視石坊為武當仙境中凡界與仙界的分界處。香客、信士若朝山進香,無論富貴貧賤,至此必須卸轎下馬,洗心入靜,虔誠敬神。

世宗本是藩王 自幼與武當接緣

那麼,是甚麼力量促使世宗大規模修繕武當,並立下這樣一座莊嚴的石坊呢?世宗本是偏安湖北安陸州的一位藩王,皇位於他只是遙遠得不敢奢望的幻想。然而一個偶然的機緣,其堂兄明武宗於盛年突然駕崩,且未留下子嗣,他便以外籍藩王的身份匆匆即位。明人尚玄,藩地有與玄武道場相距咫尺,世宗自幼年年便隨父母入武當拜祭。玄武大帝在他的心中,有種類似於血脈相連的親近感。

在位45年,世宗便屢次為武當發佈詔書諭令,關注著武當的一切事物,成為明代皇帝中為一座神山降旨最多的皇帝。他遙承成祖遺風,推崇道教、崇祀玄武至極,不僅為明朝開創中興盛景,更為武當命運帶來又一個銘刻史冊的輝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