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大帝司北、司水,更是蕩妖除魔的戰神,那陣呼嘯的北風,那場精采的水戰,莫不是玄武大帝顯聖,襄助真命天子平定天下……

六百多年前,煙波浩渺的江南水面,爆發了中世紀規模最大的水上戰爭。

未來的明朝皇帝朱元璋,率二十萬水師對抗陳友諒六十五萬大軍,展開一場實力懸殊的生死決戰。在兩軍膠著之際,湖面上忽然吹起猛烈的東北風,自北而來的朱元璋順風縱火,一時湖水盡赤,瞬息間燒毀陳氏數百艘戰艦,陳軍死傷過半。

正是這從天而降的北風,再現火燒赤壁一般的戰績。經此一役,朱元璋以寡勝眾,擊敗最強勁的敵手,為平定江南、一統山河奠定了基礎。鄱陽湖上這陣神祕的大風,史書並沒有留下太多的解釋,而永樂13年(公元1415年),明成祖朱棣的一道《御制真武廟碑》透露著幾許玄機。

成祖道:「惟北極玄天上帝真武之神,其有功德於我國家者大矣。」

他更堅定地認為,太祖朱元璋能夠建立大明,更仰賴聖神的靈威。

奉天靖難 神明顯聖助軍

元、明之交的水戰,註定了又一個崇奉玄武的王朝的興盛。明太祖篤信道教,懷著無限虔敬感恩之心,為玄武神修廟、祭祀,並對出自玄武道場——武當山的道人禮遇有加。他一生多次尋訪大道張三丰,並將他的弟子邱玄清封為太常寺卿,掌宗廟祭典之重任。

太祖之後,其孫建文帝即位。這位年輕氣盛又無太多治國經驗的新君,懾於25位叔父輩的藩王的權勢,聽從儒臣齊泰、黃子澄之謀,輕率地發動削藩。自太祖駕崩後一年之內,五位親王相繼被廢為庶人,其中湘王不堪受辱,以舉家自焚的慘烈方式表達極度的憂憤。

一時間朱氏子孫人人自危。坐鎮北京、軍功顯赫的燕王朱棣,乃是實力最強的諸王之首,更是建文帝眼中最大的威脅。這位雄才大略的親王,依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在削藩的第二年,即洪武32年(公元1399年)起兵對抗朝廷,剪除謀害皇親的逆臣。

多處文獻記載,出師之前,燕王之師姚廣孝屢屢勸阻,等待其師出山方可。七月初四,幾百年前一個炎熱的夏季,姚廣孝密語燕王:「明日有天兵應可也。」

初五,燕王依言起兵祭旗,忽然出現烏雲蔽空,人咫尺不相見的奇景。而燕王披髮仗劍,寶相莊嚴如神明。在場士卒觀之,士氣為之大振。他們知道,天上的黑雲玄霧正是玄武神顯靈,那一刻起,燕王便是玄武大帝的化身。

歷史何其相似,這場「靖難之役」又是一場實力懸殊卻決定生死的硬仗。靖難之役中,這支從北方而來的義師,在北方戰神的護祐下,一路所向披靡。

彼時燕王轄地不過北京、舉兵不過八百甲士,卻高舉玄武旗幟,與掌控舉國百萬大軍的建文朝廷勇敢相抗。而戰場上空,多次出現北風突起、飛沙揚塵的天象,為燕軍助力。

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白溝河大戰中,燕王親率勁旅衝鋒陷陣,他的三匹坐騎接連被敵軍射死,本人卻毫髮無傷。激戰中,一陣旋風忽然吹折敵軍大旗,使其陷入混亂。燕軍趁勢猛攻,並藉風縱火,給敵軍致命一擊。

榔梅結實 四千年再降祥瑞

建文帝沒有想到,操之過急的政治行動,最終釀成蕭牆之禍。即位不過四年,他的帝祚隨「靖難之役」的結束而終止。

洪武35年,燕王朱棣登基,即明朝第一聖君明成祖。他一掃前朝陰霾,開創明初的「永樂盛世」。關於他的起兵與登基,歷史上眾說紛紜,而天上的神明,早已給出肯定的答案。

此時的武當仙山,自唐至元建立的宮觀祠廟,或毀於戰火,山中僅餘銅殿、石殿及宮觀遺址。然而,敬天崇道的信仰不因改朝換代而斷絕,寧靜空明的道心亦不因興衰榮辱而消長。山裏山外的人們,堅信大道真仙的玄言,等待著一位有德有才的聖人,再次喚醒這座沉睡的大山。

永樂3年(公元1405年)的某一天,大山上幾株枯寂許久的古木,忽然開花結實,妝點著方圓數百里的崇山峻嶺。大約兩百年後,一位叫徐霞客的地理學家有幸觀賞這片花海,留下一段文字:「花色深淺如桃杏,蒂垂絲作海棠狀……花色浮空,映山絢麗……」

然而,殊美的風姿並非古木逢春向世間傳遞的真正訊息。

大山中,修行約40年的五龍宮住持李素希,平生第一次目睹這般景象。驚喜之餘他深深地感到,原來神蹟離他是這樣近。這幾株古木非是人間凡品,乃是玄武神作為淨樂王子修行時,親手嫁接而成,名「榔梅」。

山誌載,淨樂王子曾因心志不堅欲放棄修道,在澗水邊遇到紫氣元君化身的老嫗。他見老嫗磨礪一根鐵棒,在一問一答中頓悟「鐵杵磨針,功到自成」的至理,於是堅定地返回深山。途中,他將梅枝嫁接在榔樹上,並對天立誓:「吾道若成,花開果結。」

經過42年的苦修,玄武神飛升,榔梅依約綻放結果。

這是四千多年後,榔梅樹再次展現奇觀,而彼時的天下大事,莫過於成祖登基。李素希意識到,這是玄武大帝為明王朝呈現的祥瑞之兆。他恭敬地收好那似李似杏、又似桃似梅的數百枚榔梅仙果,進獻朝廷。

南修武當 成祖感恩神貺

傳說,食榔梅果可以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名醫李時珍亦在《本草綱目》中留下一則珍貴的記錄:「榔梅出均州太和山……木梅實,杏形桃核……」

而它更神異之處在於,其興衰與明王朝存亡共始終。明朝時,榔梅屢屢開花結果,卻在明朝終結時悄然絕跡,留下詩家「榔梅歷歷傳消息,莫為仙家隔渺茫」的嘆詞。◇(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