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江第3號洪峰經過三峽大壩後,中共黨媒聲稱三峽有效攔洪,為長江中下游減輕防洪壓力。而實際上,在洪峰通過大壩往下游推進時,當局卻在逐漸加大三峽大壩的洩洪量,增加了下游的防洪壓力。專家王維洛再揭三峽大壩的內幕,駁斥中共黨媒說辭。

三號洪峰向中下游推進時  中共為保大壩反而加大洩洪

中共黨媒「新華社」報道聲稱,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7月27日下午2時洪峰入庫,當時三峽攔洪削峰36.7%,按照38,000立方米/秒控制洩洪量,為長江中下游減輕防洪壓力。報道還稱,至7月28日下午2時,「第3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向中下遊演進發展。

根據大紀元記者觀察,在官方宣稱第3號洪水通過三峽大壩後的第3天,7月29日上午7時,三峽出庫量,也就是洩洪量卻是高達40,200立方米/秒,比第3號洪峰經過時的38,000立方米/秒還要大。當時三峽水庫的水位是紅色標誌163.33米。

到7月30日凌晨1時,三峽大壩的洩洪量比前一天還多,達到40,300立方米/秒。當時三峽水庫的水位是藍色標誌163.07米。

三峽水庫7月29日上午7時,實時出庫流量每秒40,200立方米。(網絡截圖)
三峽水庫7月29日上午7時,實時出庫流量每秒40,200立方米。(網絡截圖)

三峽水庫7月30日凌晨1時,實時出庫流量每秒40,300立方米。(網絡截圖)
三峽水庫7月30日凌晨1時,實時出庫流量每秒40,300立方米。(網絡截圖)

也就是說,在第3號洪峰通過大壩後,往下游推進時,三峽大壩卻越來越加大洩洪量,這直接否定了官方所謂的「為長江中下游減輕防洪壓力」的說法,而是在增加下游的防洪壓力。但官方對此卻隻字不提。

前大陸水電部副部長李銳,曾在「對歷史負責到底:回憶三峽工程上馬過程的始末」中表示,究竟汛期到來時,三峽水庫是要關閘蓄洪、減輕下游洪災呢?還是開閘洩洪、減少庫區淤積、加重下游洪災? 蓄了洪就必然嚴重淤積,水庫壽命會大為縮短;保了水庫壽命,那三峽水庫實際上就根本沒有防洪能力。

當時三峽工程論證時,泥沙組說,長江下游的堤防能力強,要利用洪水把泥沙沖出水庫、減少淤積,來解決三峽大壩因泥沙淤積導致的大壩安全問題。

根據數據來看,中共當局選擇了保三峽大壩、減少淤積,在汛期反而加大洩洪量。

諸多官員吹噓防洪效果  反對的專家說防洪無效

專家王維洛接受大紀元專訪表示,看三峽工程防洪的效益,首先要看當時中共中央批准三峽工程之前,它是怎麼給老百姓宣傳三峽工程的防洪功能,和現在它所展示的防洪功能做對比,才能看出他為何要建三峽大壩,及現在做到了它當時的多少目標。

他一一舉例說,當時中共總理李鵬在自己寫的《大江曲》中宣稱,有了三峽工程以後,就沒有長江滔滔洪水,也沒有老百姓悲愁了。

當時中共副總理鄒家華給中共全國人大代表講解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稱,長江河流超過八萬立方米/秒歷史上有8次,最大的是1860年、1870年都已經接近十萬立方米/秒,他稱有了三峽工程以後,十萬立方米/秒的洪水我們就不怕了。

旅居德國的著名國土規劃專家、《三峽工程36計》一書的作者王維洛博士。(大紀元)
旅居德國的著名國土規劃專家、《三峽工程36計》一書的作者王維洛博士。(大紀元)

前不久去世、被大陸稱為「三峽工程」之父的鄭守仁,在當時三峽還在建造之中,也曾於《三峽工程日報》上寫詩表示,三峽有了大壩以後,洪水再也不能逞凶狂。

三峽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當時也對記者稱,如果三峽工程建成的話,就沒有1998年的洪水。

王維洛還說,當年三峽論證之初,在三峽工程論證過程中,拒絕簽字的9位專家之一的陸欽侃老先生,他反對建三峽工程的主要理由就是,三峽工程防禦洪水的效益很低。

陸欽侃先生曾將長江洪水大致分為3類,全流域洪水、上游的洪水,以及中下游的洪水。三峽工程對中下游洪水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為雨不在它控制的範圍之內;如果僅上游有洪水而下游沒有洪水,那下游的河道可以消化這些洪水。但對這一類型洪水,三峽工程只是起了更壞的作用,因為三峽大壩的存在把出水口抬高了,只能增加上游地區的洪水,特別是重慶的洪水。

從中下游水文站的數據看  三峽沒有起什麼大的作用

王維洛表示,現在大家引用比較多的是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前不久所說的,三峽工程不能包打天下,你也不能說三峽工程能把洞庭湖的洪水給防了。

「但原中共水利部部長錢振英,當時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決定三峽工程上馬那次會上說,現在洞庭湖不行了,要用三峽工程來取代洞庭湖的功能。」

他認為,要看官方當時向老百姓許的諾是什麼,「不是你說你攔了三分之一,百分之三十四,這沒用的。」

他強調:「現在看看長江中下游的這些水文站的水位:南京超歷史最高水位,大通超歷史最高水位......洞庭湖接近歷史最高水位,鄱陽湖達到歷史最高水位......。三峽攔這麼點洪水,沒有起什麼大的作用,沒有起到當初答應給老百姓的作用,這是關鍵。」

三峽大壩是一個矛盾體  上游和下游要求都不同

大陸大壩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祕書長張博庭,日前接受中共黨媒《新京報》採訪時承認,三峽防洪庫容量是221.5億立方米,而在降雨豐沛的年份,三峽大壩上游全年來水有4,500億立方米左右,三峽庫區的防洪庫容量不足上游來水總量的5%。因此汛期通常只能實現對每一次洪峰進行削峰作用,而不能將全部洪水攔住。

當他回應《新京報》記者三峽大壩的攔洪率水平時又稱:「一定要比較的話,可以與美國胡佛大壩比。」

王維洛先生向大紀元介紹,作為武漢,它希望三峽閘門給關上,最好一點也不要流進來。三峽它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因為它2.5萬立方米/秒放出,它要發電、要賺錢,不可能一點水也不往下放的。

而胡佛大壩的庫容量大,攔洪率基本上相當於100%,完全有能力什麼時候來洪水都可以全部攔下。下游需要用水時再放水,不需要就不放。

王維洛表示,三峽大壩就是一個矛盾體,因為上游和下游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重慶朝天門被淹,碼頭被淹到只剩標竿。(影片截圖合成)
重慶朝天門被淹,碼頭被淹到只剩標竿。(影片截圖合成)

他說:「27號那天,上游寸灘的水位已經184米,那個朝天門門洞淹了,朝天門的派出所也淹了,因為它的水位是180米,那麼對於重慶主城區的人來說,他希望三峽那個門也不要攔蓄甚麼36%,6萬立方米/秒的水就趕緊過去,我的朝天門可能水位就是180米或179米。」

「重慶是要求你趕緊把水都給放掉,而武漢對三峽的要求最好把水蓄足,你一點也不要往下放。所以三峽他做不到『既要滿足重慶又要滿足武漢』,你不可能兼顧兩方面的要求。此前黃萬里就說,你在兩個大城市之間不能建大壩的。」

王維洛強調,從三峽工程的論證開始,就知道根本是一個錯誤的工程。這個投入天文數字資金的工程,「根本就是頭上懸著的一把劍,按照毛澤東說的話,意思就是你頭頂一盆水是睡不著覺的」。

他還表示,這次災情,海外能看到的都只是透過自媒體透露出來的一點點,「今年三峽庫區烏山、巴東、萬州等地洪災相當厲害,死的人很多。像萬州不應該死那麼多人,完全是新建的,從地勢上來說也不應該淹的。」

「我們在災後必須要學會思考,為甚麼中國的生態環境會走到這樣地步,是不是我們治水政策錯誤,一步步到今天。」@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