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推特上一張「三峽大壩變形對比照片」引爆輿論。不少網民擔心,一旦潰壩,大片地區將生靈塗炭。
對此,中共的闢謠頗有「彈性」。4日,央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官方微博發佈了一張,據稱為高分六號衛星拍攝到的三峽大壩俯瞰圖片,稱「親測,三峽大壩沒毛病!!!」而後6日和7日,兩家黨媒則分別引述專家的說法稱,三峽壩體雖然出現了變形,但是處於「彈性狀態」,「各項指標均在設計允許範圍內」。
社會輿論對中共的「彈性闢謠」並不感冒,長期陷入重大爭議的三峽工程再次成為焦點。為方便讀者討論,本文對三峽工程興建的決策始末作一梳理。
先聲
1919年,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發表《建國方略》一書,其中《實業計劃》(第二計劃第四部庚)設想:長江「自宜昌以上,入峽行」的這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利」。(據國土規劃、水利工程專家王維洛博士解讀,中山先生在三峽是要建低壩,壅高水位,改善航運條件,順便發點電。)
按此設想,1932年,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派出的一支長江上游水力發電勘測隊,在三峽進行了為期約兩個月的勘查和測量,編寫了一份《揚子江上游水力發電測勘報告》,擬定了葛洲壩、黃陵廟兩處低壩方案。
1940年代中期,國民政府與美國墾務局簽約,準備利用美國資金建設水電站。該局總工程師、世界知名水利專家薩凡奇(John Lucian Savage)應邀來華,三度實地考察三峽地區,寫出了《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認為三峽工程可行,並安排開展前期工作。但後因國共內戰,此事無果而終。
之後,中國的第一批水利建設專家迅速成長起來,其中卓越者如黃萬里、孫越崎、陸欽侃等等,但他們都反對興建三峽工程。
毛時代反建派成功阻止三峽工程上馬
中共建政後,三峽工程再被提起。1953年,中共黨魁毛澤東在聽取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庫規劃的介紹時,指著地圖上的三峽說:「費了那麼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庫,還達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為甚麼不在這個總口子上卡起來?」
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陪毛澤東乘軍艦從武漢到南京沿長江走了一趟,林一山一貫力主建三峽工程,搞高壩方案。之後,水利部向中央提出建三峽工程。1955年,徵求蘇聯方面的意見,他們基本上不贊成。
支持工程上馬的林一山等人和反對方李銳(時任電力工業部部長助理)等人爭論得非常激烈。林一山等人認為要防治洪水得建大壩。李銳等人則認為三峽工程太複雜,除了技術上的困難、這麼大的工程會排擠掉其它計劃外,因為淤泥等問題,建大壩也不一定就能一勞永逸。此外,尚有移民、水位劇升等問題,因此應該考慮其它替代的可行方法。
毛最終考慮國力、技術和國內國際形勢等其它因素,最終決定暫緩實施三峽工程,先修建葛洲壩水電站(1971年開工,「邊設計、邊準備、邊施工」,曾因施工質量不合格而停工,1988年全部建成),作為三峽水電站的實驗工程。
林一山則於2006年,撰文解釋:三峽工程沒有及時動工興建,原因主要是國內外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內有三年困難之因,外有中蘇關係惡化之果,能真正作出決策的領導人已經顧不過來。
激烈論戰
1976年毛澤東死。旋即,進入鄧小平時代。關於三峽工程,據《李銳口述往事》,鄧小平、李先念支持,陳雲反對,胡耀邦、趙紫陽兩人亦有反對之意。
50年代張愛萍從軍事的角度對三峽工程提出看法,他給中央的意見是:「不能建造一個戰爭的目標。」張愛萍專門跟鄧小平談三峽問題,鄧說「你膽子太小」。
三峽論戰在50年代還只是「小圈子」裏的事。到了80年代,它赫然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建還是不建?早建還是晚建?低壩還是高壩?爭得不可開交。
1980年,在國家計委和國家科委的領導下,三峽工程的論證開始。那次論證比較客觀,各種反對的意見都能夠表達出來,所以也就遲遲定不下來。
1983年水利電力部提交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並著手進行前期準備。1984年9月,國務院原則批准長辦的《三峽水利樞紐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150米低壩方案。中共一度籌建「三峽省」。
李鵬在2003年出版的《三峽日記》中寫道:「決定三峽工程命運是在1985年1月19日。」這一天,鄧小平在參加建設廣東大亞灣核電站有關合同簽字儀式後,聽取李鵬(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組長)對三峽工程的匯報,指出:「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從現在即可著手籌備。中壩可以多發電,萬噸船隊可以開到重慶。」
1985年3月,全國政協六屆三次會議上,167位委員或聯名或單獨提案,對三峽工程的投資、移民、生態、防洪等問題發表意見,建議三峽工程「慎重審議」,「不要匆忙上馬」。同年7月,全國政協經濟建設組組長孫越崎,率調查組入庫區考察,回京後向中央提交《三峽工程近期不能上》的建議報告。
從1986年到1988年,中共再次組織三峽工程論證。論證改由水利部領導,錢正英主持。參加論證的412名專家,分成14個專業組,每組的負責人都是贊成上馬的水利部的司局長,像黃萬里等反對派不讓參加。論證不談長江流域整體規劃,不將三峽工程當成一個總體工程來論證,就是獨立地論證大壩的高程、規模等等,各組只通過本組的論證題目。即使這樣,各組通過論證時,仍有九名專家、兩名顧問和一位政府官員拒絕在論證書上簽字。
論證結論認為:三峽工程技術方面可行、經濟方面合理,「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為有利」。
而使反對派意見得以傳播,最出名的是戴晴(記者,葉劍英養女)編輯出版的《長江,長江,三峽工程論爭》文集。1989年「兩會」召開的前幾天,北京的一個印刷廠趕印出了5,000冊。戴晴立即拿到「兩會」代表們住的賓館小賣部出售,還在「兩會」召開的當天,在大會堂旁邊的歐美同學會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
這直接導致了姚依林(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在人大宣佈:三峽工程贊成的人很多,反對的人也很多,這件事五年不議。
江澤民主持 強行興建三峽工程
1989年「六四」爆發,江澤民上台,決定性地改變了三峽工程的命運。
李銳說:「沒有『六四』,就沒有三峽工程。中央反對三峽的當家人紫陽也不在了,我們四個人在中顧委挨整,張愛萍等七位上將因為反對『六四』開槍,處境也不好,陳雲在『六四』的問題上也只能做到保留了我們四個人的黨籍。」
《長江,長江》一書被禁,中宣部要求全部銷毀(後來在香港出版),戴晴被捕。
自1989年「六四」之後到1992年三峽工程全國人大表決之前,在中國大陸報刊上發表的唯一的一篇反對三峽工程的文章,是錢偉長(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海灣戰爭的啟示〉一文。
該文認為,如果突然襲擊,使用常規武器就足以使三峽潰壩,這將使長江下游六省市成為澤國,幾億人將陷入絕境;面對目前的導彈技術,三峽大壩的防禦是不可能的。(文章發表之後,錢偉長受到多方壓力,不得不親自到三峽工地上為該文章道歉,從此之後再不說三峽工程。)
1992年4月3日,全國人大七屆五次會議以67%的贊成票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這是中共人大有史以來最低的贊成率。
世界上第一本系統論述三峽工程產生、發展的《三峽工程三十六計》一書作者王維洛博士認為,建三峽工程是江澤民上台後與李鵬之間的一筆政治交易。他說:「江澤民89年『六四』之前,三峽是甚麼東西也許他還不清楚。但是89年『六四』一過以後,他第一個在國內視察的就是三峽工程,他到那裏去表態支持三峽工程。」
他強調:「如果沒有江澤民的支持,三峽工程是上不去的,李鵬再動它也上不去。(他)要能動上去,三峽工程1985年就能建了。他們兩人所承擔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王維洛揭當時江澤民是如何確保三峽工程上馬的:「在全國人大投票之前,中央政治局開會的時候,都還害怕有過半數的代表不支持三峽工程決策。然後江澤民就去全國人大召開黨員代表大會,就用黨的紀律要求黨員人大代表都投票支持。所以最後投票比例和黨員在人大代表當中的比例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峽工程當時就是這樣跟支持共產黨還是不支持共產黨連在一起的,被強行上馬的。
而2003年李鵬出版的《三峽日記》提到,「1989年以後,所有關於三峽工程的重大決策,都是由江澤民主持制定的,他對三峽工程的建設發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這也是李鵬首次在三峽問題上將江澤民拋出。
禍患難以估量 至今無驗收
三峽工程上馬爭議巨大,反對聲最大的要數著名水利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黃萬里(2001年去世)。三峽工程上馬前,他三次上書中央領導,陳述工程不可上馬的原因。三峽工程上馬後,他也曾三次上書江澤民,但都泥牛入海無消息。
三峽工程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2003年6月1日開始下閘蓄水,2009年完工,2012年7月4日三峽電站最後一台機組正式交付併網發電,正式全面建成投產。
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完工、運行,其禍患逐漸顯露出來。2009年新聞周刊《新紀元》刊發封面文章「三峽之殤——長江亡矣!」,其中詳列「後三峽十大災難」:
1. 移民遷徙 何時是了?
2. 地質災害 日益嚴重
3. 水質污染 不可挽回
4. 生態環境 趨於惡化
5. 氣候反常 旱澇加劇?
6. 水系失衡 惡性循環
7. 泥沙淤積 大壩失效
8. 航運受阻 翻壩通過
9. 腐敗溫床 養育貪官
10.「釣魚工程」越滾越多
對此,中共當局也有所認識。這從中共的宣傳口徑中可略窺一斑。2003年6月1日,新華社稿件「三峽大壩固若金湯 可以抵擋萬年一遇洪水」;2007年5月8日,新華社稿件「三峽大壩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2008年10月21日,新華網稿件「三峽大壩可抵禦百年一遇特大洪水」;2010年7月20日,央視網稿件「三峽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託在大壩上」。
更有標誌性意義的是:2009年三峽工程竣工儀式,中共最高層竟無一人出席;竣工多年,迄今卻仍未進行竣工驗收,拿到合格證書(沒人願背這個黑鍋)。
2011年5月18日,時任總理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和《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會議指出,三峽工程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並指出,這些問題有的在論證設計中已經預見,但需要在運行後加以解決,有的在工程建設期已經認識到,但受當時條件限制難以有效解決,有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出現的。外界評論,這表明中共委婉地承認了三峽工程的禍患所在。
三峽工程的安全問題也逐漸突出,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佈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條例》,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外界評論,三峽工程過去所謂「銅牆鐵壁」,到現在連風箏都害怕了,這暗示三峽工程存在著令人擔憂的重大隱患。
三峽工程的質量問題雖被捂蓋子,卻也時有傳出。例如,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前,大壩表面發現了80多條裂縫。這次「三峽大壩變形照片事件」,更遭熱議。
三峽工程自開工以來,就一直有媒體報道其中存在貪污腐敗現象。在中央巡視組巡視之後,2014年3月,三峽集團高層人事大地震:董事長、總經理雙雙被免。新華網發表網誌評論文章稱,三峽集團任免有3大不尋常,問題之嚴重可能遠超人們的想像,下一步肯定還有「好戲」可看,劍鋒直指「老老虎」。
2018年,中共搞「機構改革」,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三峽辦」被撤銷,併入水利部。
但是,三峽工程的實實在在的難以估量的禍患,卻並不能因此而被撤銷。#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