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內陸天災人禍不斷!豬瘟未歇,武漢肺炎(中共肺炎)禍延全球各地之際,又憂蝗蟲壓境,持續降下超強暴雨導致長江流域水位上升,江西多個縣市出現洪澇為患,河北唐山市古治區發生5.1級地震,為何「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呢?
年來港民大眾都如火如荼地抗疫,剛喜稍見紓緩,突又傳病毒變種,爆發反彈,受感染數字上升,香港各行各業,先前在限聚令之下,多已難守而結業,現更嚴加限聚,餐飲業更是首當其衝,苦不堪言!怨聲四起!究是何天年?
莫非要大家回歸傳統?吃其「住家飯」!若因此而得共聚天倫,倒也不錯啊!然而,香港人一向生活忙碌,雖然大多是「無飯家庭」,都識飲識食及喜歡到處「打卡」,讓手機先嚐放網分享,但要親自下廚,則少矣!看來,對飲食文化,烹調藝術,也得研究、學習了。
古賢道:「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我國萬世師表孔子對飲食在《論語•鄉黨》中曾見述:「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又說:「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席不正不坐,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從上可知,我國自古已對食的文化,不但講究烹飪之術,亦講求食的禮法了。
國父也曾說:「烹調之術,本於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種族,則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則烹調之術不妙。中國烹調之妙,亦是表文明進化之深。」又在《孫文學說》第一章「以飲食為證」中說:「夫悅目之畫,悅耳之音,皆為美術,而悅口之味,何獨不然?是烹調者,亦美術之一道也。」可見我國聖賢,對飲食早已有高度的文明導向。
我國的烹飪藝術,除了講求色香味之外,刀工的技術,食材按各欵菜式所需而有其切法,尤其蔬果雕刻,更常見刀工刁鑽,巧藝絕倫。食物的處理,火候的控制,調味的運用,處處配合得宜,經廚師的巧手技藝,烹調出千變萬化的菜式,盛於精美的餐盤上,香味四溢,引人垂涎,食慾大增;有者精美得猶如藝術品,看得使人驚嘆,快意莫名。
我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也博大精深,因應水土及氣候,形成了各地都存在著不同的風味特色,例如四川人愛吃麻辣,皆因四川是盆地,氣流積聚難散,陰濕的氣候使人不快,吃麻辣,表汗後,身體便感到舒暢。
我國更有「藥食同源」的講究,時令進補及食療,都是自古民間相傳的養生學問,每種食材,都各有其對人體所需的營養,也有寒、涼、燥、熱之分,根據其特性,也可作食療之用。普通如「蔥」,據載:「蔥葉,生辛而散,熟甘而溫。外實中空,能入肺經發汗解肌,以通上下之陽;故書號為肺菜,其力則能明目、利耳、通便,能治傷寒,頭痛。」又如「食鹽」,載云:「鹽,味鹹氣寒,加以皂角末同煎,則味又兼微辛。五味惟鹹潤下,故凡大小便閉者,得此則通,五味惟鹹走血,故凡血熱血痛者,得此則入。」
「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奈何今時今日,豬染豬瘟,河水污染,魚塘受污、虛假充斥,人心惶惶,限聚加緊、食肆難捱,食不安,民又豈能安!不禁使人常唱「懷緬過去」,昔日香港這片樂園,由有正能量者把關守護,港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安定繁榮,東方之珠光輝四射,亞洲小龍,在國際舞台上,揚首耀舞!
現今疫情不斷加劇,大家還是要小心做好防疫,注意清潔衞生,食物更要小心選購,洗淨煮熟方可食用,以保平安。
今日點煮:「紅油白肉」
材料:
五花豬腩肉:1斤半 。八角:2粒。白胡椒粒:1茶匙。薑:6片。蔥:3條。紹酒:3湯匙。幼鹽:1湯匙。清水:8杯(8安士杯)。
紅油蘸汁
材料:
蒜頭:4粒(去皮,剁碎蓉)。花椒粉:半茶匙。砂糖:2茶匙。米醋:3湯匙。生抽:2湯匙。辣椒油:1茶匙。
做法:
全部材料拌勻待用。
甜酸青瓜條的做法:
嫩青瓜:1條,洗淨,切成長幼條後,撈些少幼鹽拌勻,醃15分鐘,再用凍開水沖淨,拌入1湯匙糖、1湯匙白醋,撈勻待用。
切肉的做法:
(一)將豬肉洗淨,切成三大長方塊,鍋中水煮沸,放入燙煮1分鐘,取出過冷河待用。
(二)再將8杯清水,放鍋中加薑、蔥、八角、白胡椒粒煮滾後,放入豬腩肉,再落紹酒、鹽、滾開後,轉小慢火以半浸煮的方式煮熟,約需煮1小時,用木筷子能刺過肉中,抽出無血水便熟。注意:勿用大火煮及肉要切得大件,肉中的蛋白質,脂肪等鮮美物質流失較少,較鮮嫩美味。
(三)豬腩肉煮熟後,取起待涼,切薄件圍排於碟邊,碟中放上醃好的青瓜幼條即成。紅油蘸汁伴旁或淋上肉片蘸食均可。◇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