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發達時,不攀權附貴,朋友遭難時,盡心鼎力相助,他籍籍無名,忠義貫千載不絕。

張千載是南宋人,字毅甫,號一鶚,出生於吉州廬陵,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富田鎮,與文天祥乃是同鄉好友,他們從小就在一起讀書,老師視他們為「雙璧」。

張千載不願「攀龍附鳳」,繼續在家鄉種田讀書。圖為《耕織圖冊.插秧》,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張千載不願「攀龍附鳳」,繼續在家鄉種田讀書。圖為《耕織圖冊.插秧》,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文天祥二十歲時中了狀元,回家辦酒宴,張家還是座上嘉賓。但兩個人命運不同,張千載一直是個舉人,文天祥顯達後,知道張千載非常有才華,曾多次推舉他出來作官,但張千載不願「攀龍附鳳」,多次堅辭不受,繼續在家鄉種田讀書。

一二七八年,文天祥抗元失敗,被俘後北上被押往大都。張千載聽說文天祥大難臨頭,變賣了所有家產,在文天祥的押解途中等他。

見了文天祥,張千載痛哭道:「我跟著您!」他跑去上下打點,請求一起去大都,以便照料文天祥。元軍統帥敬仰文天祥的忠義,就應允張千載跟隨。一路上,張千載天天服侍被縛的文天祥,給他餵飯,幫他洗漱,就像一個忠心的僕人。

文天祥在獄中寫的一些詩文,也由他帶出收藏保管(羊妹/大紀元製圖)
文天祥在獄中寫的一些詩文,也由他帶出收藏保管(羊妹/大紀元製圖)

張千載從江南一直跟到大都,文天祥入大牢後,張千載便在附近租房住下來,每天給文天祥送飲食。文天祥在獄中寫的一些詩文,也由他帶出收藏保管。如此盡心盡力,張千載服侍了文天祥三年多,直到文天祥臨刑。

張千載用木匣盛了文天祥的首級,將他的手稿書卷匯集在一起,背著木匣和包袱,千里迢迢,將朋友送回廬陵老家歸葬。

後世為紀念張千載,便將朋友間的至高情誼稱為「生死交情,千載一鶚」。朋友發達時不攀附,朋友遭難時,盡心鼎力相助,這種生死之交,其忠義貫千載不絕,所以就有了這句話:交友須交張千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