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歐洲人對中國的幻想與巴洛克精神不謀而合,使得中國風設計風靡於藝術的各個領域。繪畫、工藝品、家具乃至室內裝飾,無不通過壯美、宏大的外型,流露出濃郁的東方趣味,展現了有別於西方傳統的藝術特質。

法國沃克斯勒維孔特城堡 chamber - Chateau of Vaux-le-Vicomte大方庭傢俱和瓷器。(來源:www.all-free-photos.com)
法國沃克斯勒維孔特城堡 chamber - Chateau of Vaux-le-Vicomte大方庭傢俱和瓷器。(來源:www.all-free-photos.com)

簡約而莊重 中西合璧的藍白釉陶器

藍與白,純淨而清冷的色調,一旦化作瓷器上的經典圖畫,便瞬間點燃歐洲人對東方藝術的熱情。青花瓷以極簡的配色和秀美的圖樣征服了西方的眼球,工匠們為此不僅殫精竭慮尋找製瓷的秘密,更讓自己手中的器皿儘可能地模仿中國。自美第奇瓷器後,荷蘭的台夫特、法國的納維爾、魯昂等地出現了著名的製陶場,生產仿製青花瓷的釉陶產品。

因而在歐洲的市場上,湧現出盤、盆、壺、瓶、罐等白底藍紋的陶製品。器皿上面描繪著典型的中式圖紋,如池塘禽鳥、花木園林、男女老幼、仙人瑞獸等。然而,人們並不會輕易把它們與真正的中國瓷混淆。因為大部份器型是歐洲傳統的用具器皿,而且到17世紀末,富有創造性的陶工將瓷器上的中國紋樣作誇張處理,或把它們提取出來作為普遍適用的裝飾主題,與東方各國、歐洲元素相結合,令陶製品呈現出另一種古雅的藝術美。

台夫特製陶場,因其善於打破常規,製造樣式靈活、紋樣多變的陶盤而聞名歐洲。比如常見的陶盤,構圖上仍與青花瓷盤相彷,在盤底中心繪製裝飾主題,盤子的邊緣飾以複雜的花紋。然而除了沿用藍白相間的顏色,盤底卻描繪了全歐式的場景,我們既能看到在商店裏工作的鞋匠,也能欣賞到裝飾著天使的多層噴泉。

生產於台夫特製陶場的花塔,17世紀末。(公有領域)
生產於台夫特製陶場的花塔,17世紀末。(公有領域)

而最具特色的當屬「鬱金香花塔」。它的出現源於鬱金香的流行,是一種專供鬱金香花枝的奇特花瓶。整個瓶子呈中國寶塔形狀,自下而上逐層收縮,每層設有多個瓶口,白色瓶身上繪有中國人物、樓閣、花草等圖案,基座上雕刻著西方神話的靈獸,托起塔身。這種造型不可思議的陶瓶,有大、有小,可任意裝飾在壁爐、書桌等各種傢俱上, 莊重華麗又不失生動活潑,可謂中國風設計中獨樹一幟的藝術精品。

生產於納韋爾的青花陶盤,中間繪有中國人物,約1680~1700年。(World Imaging/公有領域/CC)
生產於納韋爾的青花陶盤,中間繪有中國人物,約1680~1700年。(World Imaging/公有領域/CC)

法國的陶製品也許不夠奇特,卻給人優雅之感。納維爾生產的一枚青花陶盤,中心是一幅遊園圖畫,擎傘的東方人在花木叢生的園中悠閒漫步,人物比例被放大,突出了動作與神情,反映法國人對東方貴族生活的愜意遐想。而在具有巴洛克格調的大口水罐和花瓶上,法國人甚至脫離仿製模式,繪製純粹的西方圖案,把它們變成獨具風采的歐式工藝品。

厚重而華麗 黑紅金三重唱的漆器

17世紀以來,中國漆木傢俱在歐洲的流行度不亞於瓷器,模仿之風同樣迅速蔓延。歐洲人較早地嘗試出製「漆」的秘訣,加之木板繪畫的優秀傳統,因而能夠從質地、造型、紋樣等各方面借鑒中國漆器。他們在杉木、橡木、梨樹木等木材上飾以漆藝,創造出華麗典雅、渾厚碩大的漆器作品。

法國最著名的櫥櫃製造商布勒André-Charles Boulle (1642~1732年)的作品。(公有領域)
法國最著名的櫥櫃製造商布勒André-Charles Boulle (1642~1732年)的作品。(公有領域)

除了中國傳統樣式的傢俱,歐洲人更善於改造。譬如最常用的櫥櫃,早期出於喜愛,櫥櫃往往被放置在鍍金銀的雕花木架上。支架上雕刻著西方的天使、花果或者巴洛克式的漩渦紋樣,整個傢俱呈現出奇異的混搭風格。後來,櫃子與支架合一,曲線形的桌腿代替粗壯的支架,方形的壁櫃也趨向較為雅致柔和的線條,但仍以厚重的體量感展現宏大壯麗的藝術效果。

歐洲人更善於改造,家具呈現出奇異的混搭風格。圖為1783年製法國傢俱。(公有領域)
歐洲人更善於改造,家具呈現出奇異的混搭風格。圖為1783年製法國傢俱。(公有領域)

沃克斯勒維康泰城堡Chateau of Vaux-le-Vicomte的尼古拉斯福凱(Nicolas Fouquet)辦公桌。(Jean-Pol GRANDMONT/Jean-Pol GRANDMONT)
沃克斯勒維康泰城堡Chateau of Vaux-le-Vicomte的尼古拉斯福凱(Nicolas Fouquet)辦公桌。(Jean-Pol GRANDMONT/Jean-Pol GRANDMONT)

在圖樣方面,歐洲人喜歡將中國元素移植於各種歐式傢俱。書桌、櫥櫃、座椅、立鐘、鏡子,皆能看到典型的山水花鳥、庭院人物、民間故事等中國圖案。構圖上,他們亦打破西方繪畫經驗,借鑒東方象徵性的藝術表達,採用不對稱、散點透視的構圖模式,以及不嚴格的比例關係,突顯圖畫主題的內涵。

《韓非子》載:「禹作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便是中國漆器早期的樣子。明、清時期漆藝不斷成熟,發展出描金技藝。明代《髹飾錄》載:「描金,一名泥金畫漆, 即純金花紋也,朱地、黑質共宜焉。」與中國漆器相似,歐洲的中國風漆器也多採黑、紅、金配色,莊重含蓄中透露出雍容華貴的氣息。

18世紀初達格利式的中國風漆木傢俱。(公有領域)
18世紀初達格利式的中國風漆木傢俱。(公有領域)

18世紀著名的德國櫥櫃製造商David Roentgen 1769年製作的桌子。(公有領域)
18世紀著名的德國櫥櫃製造商David Roentgen 1769年製作的桌子。(公有領域)

以18世紀初的一件漆木書桌為例,桌子與上面的收納盒都採用黑底描金的漆藝。桌面與每個抽屜的表面,都繪有小橋流水、花鳥人物等中國風格的圖案,恰到好處的留白讓構圖和意境都很接近東方的寫意表達。

桌面與屜櫃的邊沿,還繪製了美麗的花紋,以及對稱的花卉圖案,桌腿的造型華美富麗,仍不失巴洛克的典雅大氣之風。 ◇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