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其實是十分常見的疾病,通常由下肢或頭面開始。臨床觀察,其實五臟失常皆可引起水腫,但通常都跟肺、脾、腎和心有關。一般而言,由頭面眼瞼開始的水腫,病情較輕,病程短,多由感冒或服用某些藥物引起,中醫稱之為「陽水」;由下肢腳踝開始水腫的,病情較重較複雜,病程較長,中醫稱之為「陰水」,多由心腎不足引起,即現代醫學所指的腎功能受損或心源性水腫。
水腫通常會涉及到其它疾病,例如腎病、心悸、感冒、濕疹、骨折、甲狀腺病等。透過中醫治療時,中醫亦會同時治療其它疾病,令病者的水腫更快痊癒。
中醫治療水腫 風水氾濫(感冒)
有些感冒會令人頭面浮腫,甚至令眼瞼不能如常睜開,而且有怕冷、關節酸痛等感冒症狀,中醫稱這種水腫為「風水氾濫」,跟現代醫學的急性腎炎十分相似。風水氾濫的水腫因應感冒的本質,還有寒熱之分,治療時以疏風為主,調適寒熱為輔。常用藥有麻黃、防己、桂枝、連翹、浮萍、生薑等。這種水腫通常預後良好,只需服幾天中藥就見到明顯效果。
濕毒浸淫(濕疹)
有些濕疹處於發作期或皮膚突然出現廣泛皮損的病人,他們的皮膚出現大面積發紅、糜爛或滲水,甚則出現發燒症狀,繼而就會出現水腫。這種水腫通常由下肢開始,或是由皮損嚴重的部份腫脹起來。中醫治療時會透過大小二便排走水份,常用藥有大黃、芒硝和土茯苓等。這種水腫病情可輕可重,視乎本身皮膚問題,治療期一星期至一個月不等。
脾腎陽虛(腎衰竭)
糖尿病患者如控制血糖不善,有機會引發腎衰竭。腎衰竭的病人會出現水腫,通常由下肢開始。水腫情況通常十分嚴重,在下肢作壓指測試時,可明顯看到凹陷。病人面色灰黑,非常疲倦,腹脹且四肢發冷。中醫治療首選會用生薑皮,需持續飲用。另外會配合能振奮腎陽的中藥,包括附子和肉桂等。腎衰竭的病人如剩下的腎功能不多,還需要配合腎透析(洗腎)。這類病人屬於比較危重,預後不佳,需積極治療。
除了上述較常見的水腫,臨床尚有靜脈曲張、服用類固醇或降血壓藥引起的水腫,這些水腫一般難以根治,但可透過中醫的治療可令水腫情況不再加劇。
總括而言,水腫其實所牽涉的問題非常廣泛,病人遇到水腫問題時應向醫護人員求診。水腫問題可大可小,切勿認為沒有明顯症狀而延醫,當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時,身體就再難以復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