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之王黃耆 中醫公開4個妙用方劑 黃芪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原名「黃耆」。明朝藥學家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專門解釋了這個耆字:「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 中藥 痔瘡 補氣 水腫 黃耆 2020-10-30
【中醫尋根】有平民之風的黃芪 在日常的四個妙用 黃芪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原名黃耆。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專門解釋了這個耆字:「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 蜂窩性組織炎 痔瘡 補氣 水腫 黃芪 黃耆 中醫尋根 二間瓣 托腐生肌 2020-09-25
眩暈水腫?濕氣太重可帶來8種病 1杯茶飲除濕 梅雨季節到來,連續的陰雨天,似乎沒有一點放晴的跡象,而空氣中瀰漫的濕氣,可能開始漸漸引起許多濕病。身體受到外界濕氣的影響,難以排除... 失眠 濕氣 腹瀉 雨天 眩暈 水腫 雨季 濕邪 三仁茶 2020-05-24
體內的濕氣是多數病症的源頭 九種症狀代表體內有濕氣 編者按:體內的濕氣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慢性病的源頭與幫凶,所以除了對身體造成負擔之外,嚴重時還會影響健康。然而,濕氣是從何處而來?... 肥胖 濕氣 水腫 濕邪 乏力 2020-04-09
風靡南韓的 倒立逆伸展 有六大好處 編者按:近年來,「倒立」姿勢風靡南韓,許多明星藝人都在練習這種簡單的動作。在瑜珈動作中,以頭部支撐的倒立姿勢「頭倒立」,更被稱為「... 專注力 瑜伽 水腫 倒立逆伸展 頭倒立 2020-04-03
【潮說中醫】中醫如何治療水腫? 水腫其實是十分常見的疾病,通常由下肢或頭面開始。臨床觀察,其實五臟失常皆可引起水腫,但通常都跟肺、脾、腎和心有關。一般而言,由頭面... 中醫 黃國威 潮說中醫 水腫 2019-12-12
排濕熱消水腫怎麼吃? 5種食物幫你清熱排水 編者按食物能提供身體所需能量,但是攝取過量則會產生不必要的能量,留在體內變成「毒」。中醫師崔容瑄表示,毒又分成熱毒和水毒,熱量過多... 赤小豆 薏米 水腫 昆布 濕熱 清熱排水 茵陳蒿 桔梗 2019-12-06
發現腳水腫 編者按:現在人的工作模式偏向長時間久坐或是站立,可往往一到下午或是傍晚,就感到雙腳腫脹,有些人甚至覺得鞋子都快穿不下了。為甚麼會這... 水腫 消腫 生理性水腫 病理性水腫 腳水腫 2019-08-23
水腫的原因? 中醫看法及治法 水腫是體內水液瀦留,泛溢肌膚,表現為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徵的一類病證。水腫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症狀,包括腎性水腫、... 水腫 腎性水腫 腎小球腎炎 腎病浮腫 消腫 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