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歲老太太,2年前開始有頭暈症狀,曾經前往耳鼻喉科就診,未查出有眩暈症等相關病因,但為改善症狀持續服用止暈藥長達2年。不過因為症狀持續未改善,後續改看神經內科,依然查不出有腦神經方面的問題;最後前往心血管中心檢查,經醫生檢查發現右冠狀動脈狹窄、心肌下壁缺氧,確診為「狹心症」。所幸醫生以氣球擴張術,將狹窄血管內壁撐起,重建血流後,病患已不再有頭暈症狀,終於解除暈倒的危機。

狹心症的症狀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醫生張釗監說,狹心症屬於冠狀動脈疾病,當冠狀動脈硬化、變窄或阻塞時,會造成心臟血流不順,80%會有胸悶痛的症狀,10%會有腹痛症狀,僅有少數約5%會出現頭暈,甚至無症狀。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對症治療免除憾事發生

張釗監說明,以上述患者為例,因停經後缺少荷爾蒙保護心血管,再加上本身體重過重,還有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問題,平常也未控制好三高,經常攝取油膩食物,又很少運動,才會導致右冠狀動脈硬化、狹窄,而且出現少見非典型的頭暈症狀;所幸及時發現並對症治療,才免除發生暈倒撞地腦出血、心肌得不到血液與氧氣的供應發生組織壞死等猝死的憾事。

狹心症的高危險族群

張釗監提出,容易引發狹心症的危險族群有40歲以上男性、60歲以上女性、停經後女性、三高患者、缺乏運動、體重過重、壓力大、有冠狀動脈家族史者與長期抽菸者,這些高危險族群要特別注意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以及情緒起伏大、天冷或季節變化外出。

圖片來源:Fotolia
圖片來源:Fotolia

臨床的診斷與治療

張釗監表示,臨床上可通過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核子醫學、心導管等檢查協助診斷是否罹患冠狀動脈疾病,若確診為冠狀動脈疾病,再進一步考慮以藥物、氣球擴張術或心血管繞道術進行治療。

日常生活與飲食的叮嚀

張釗監提醒民眾,當季節交替時,天氣轉冷血管容易收縮,如果出現胸悶痛的症狀,一定要提高警覺,最好還是就醫檢查。若是出現頭暈症狀,而且已由醫生排除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方面問題後,應考慮前往心臟科檢查是否罹患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及早就醫確診,以免延誤就醫而發生猝死之危險。此外,平日應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正常作息、控制三高、不抽菸與維持理想體重,以降低血管硬化與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的機率。◇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