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5歲的蘇小姐,皮膚白皙,臉部少見血色,被朋友稱為「雪白美人」。平日因工作忙碌,飲食不正常,一直有便秘的困擾。某日上班時,她彎腰撿拾地上物品起身後,忽然一陣頭暈目眩,幾乎站不穩,趕緊前往醫院掛急診。經醫生仔細問診與檢查後,發現蘇小姐因痔瘡造成長期慢性失血,血色素只有3.2gm/dl(女性標準值12.0gm/dl),有嚴重貧血現象。於是轉診到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生以「組織凝集儀痔瘡切除術」為她切除痔瘡,住院一天即出院,術後恢復狀況良好,血色素漸漸回升,不再臉色蒼白。

痔瘡的形成與常見症狀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蕭光宏說,痔瘡組織是肛門內正常的襯墊組織,當襯墊組織異常增生,就形成所謂的痔瘡。痔瘡是肛門很常見的疾病,雖然不是嚴重的疾病,但卻對生活造成困擾。腫、脹、疼痛、流血,是痔瘡常見症狀,可分內痔與外痔。從肛門進去大約1.5厘米左右是直腸與肛門的交界,這交界之內的痔瘡組織增生稱為內痔,交界之外的痔瘡組織增生稱為外痔。內痔組織擁有豐富的血管,所以有鮮紅色出血的症狀,但是痛覺神經較少;外痔的痛覺神經敏銳,但血流不如內痔多。

造成痔瘡的原因 與預防之道

蕭光宏表示,慢性便秘、長期腹瀉,或是因腹壓增大如過度用力解便、懷孕等,都是造成痔瘡的可能原因,但不正確的排便習慣,更是關鍵成因。因此建議痔瘡患者應多攝取膳食纖維,並多喝開水來防止便秘;如廁時只要前一段糞便排出來就算完成,不需要為了排更乾淨而過度用力或是上廁所時間過久,而且如廁時要專心,避免如廁時閱讀書報或是滑手機。

痔瘡的治療方式

蕭光宏提出,痔瘡的治療方式依病情嚴重程度而不同,一般是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可以先改善生活習慣,例如:攝取高纖維飲食、多喝水等方式來改善排便狀況。另外,急性腫大疼痛時,可以溫水坐浴來降低肛門壓力、紓緩症狀,或是使用藥膏、塞劑與口服消炎止痛藥,以減輕肛門不適。當內痔變成大出血或脫出,且藥物治療無效時,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則建議採取手術治療。

組織凝集儀痔瘡切除術的 原理與特點

現今臨床治療的手術方式有傳統痔瘡切除術、痔瘡環狀切除術、超音波諧波刀(Harmonic Scalpel)痔瘡切除術,以及組織凝集儀(LigaSure)痔瘡切除術。蕭光宏說明,組織凝集儀痔瘡切除術是目前成效佳且預後良好的治療方式,手術的原理是將血管與組織先凝結再切割,手術過程快速且出血量少,因為不需過度使用電燒燒灼止血,或是過度縫合止血,因此傷口癒合情形良好,術後疼痛感降低,可縮短患者恢復的時間,術後滿意度也大大提升。

蕭光宏提醒民眾,痔瘡的臨床症狀多樣,患者的嚴重程度也不一,治療重點不外乎先從個人飲食與排便習慣著手,以改善不適的症狀;一旦發生痔瘡症狀,且持續未改善時,切勿聽信偏方胡亂投藥,務必尋求專科醫生診治才是上策。◇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