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其實是十分常見的,俗語有說「十個男人九個痔」,但其實臨床上男女都會患上痔瘡,中醫對本病早有認識,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痔有分內痔和外痔,如兩者同時出現,稱為混合痔。在直腸的末端有一條齒線,痔核在齒線以上的,稱為內痔;在齒線以下的稱為外痔。

內治法:

按照病人的體質,不論是內痔或是外痔,中醫都可為病人處方中藥,以達到消腫、清熱、止痛和止血的目的。針對痔患,中醫粗略將本病分為下列四種類型:

1. 風傷腸絡

此類型的病人通常會大便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血色鮮紅,往往會染得整個座廁泛紅,有時會出現肛門瘙癢。在治療這種病人時,應運用清熱涼血袪風的方法,常用藥有生地和丹皮等。

2. 濕熱下注

此類病人是最常見的,這是因為香港人很多都喜歡吃肉和煎炸辛辣食物,導致濕熱下注於腸。病人在排便時會感到肛門有灼熱感,大便有血,而且流血量頗多,大便呈黏稠的泥巴樣。這類病人需要服用袪濕清熱的藥,例如黃連和黃芩等。

3. 氣滯血瘀

肛門疼痛,甚或觸之疼痛。有痔肉突出肛門,不能自行回縮。肛門邊緣有紫暗的血栓形成。此類病人有時伴有全身的瘀血症狀,包括身上有瘀斑及面色黯黑。治療時應活血散瘀,常用藥有桃仁和大黃。

4. 脾虛氣陷

痔瘡日久失治,面色蒼白,肛門下墜感強烈,便血色鮮紅或淡,大便溏薄。有些病人甚至胃口甚差,整天感到十分疲累。出現類似貧血的症狀。當遇到這類病人時,中醫都會先替病人補氣健脾升提。常用藥有黃芪和白朮。在改善了氣血之後,身體才能產生自癒的能力。

外治法:

1. 薰洗法

薰洗法適用於各種痔患。將藥物煎出藥汁,或用熱水泡浸藥粉後得出藥汁,用作清洗或濕敷患處,有收斂消腫的效果。代表藥方有五倍子湯或苦參湯。

2. 外敷法

同樣適用於所有痔患,用散劑或膏劑的中藥敷於患處,達至消腫止痛。操作時將藥膏或藥粉搽在患處,讓傷口收斂止血。代表藥方有五倍子散。

值得一提的是,假如痔患在治療後已無出血和疼痛,只是留有痔核或贅肉,其實大可不必強求手術摘除。只要適當調理身體,注意飲食,就可防止痔患復發。◇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