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期間,大澳都會舉行龍舟遊涌活動,在大澳海濱長廊、大涌橋旁和新基橋旁均能看到供奉神像的神艇、六十五呎長的傳統龍舟。這三處位置,是大澳三個歷史悠久的漁業行會如今的「龍躉」,是龍舟遊涌活動的重要場所。大澳龍舟遊涌的起源與漁民的信仰、過往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百年歷史,傳承至今。三個漁業行會──扒艇行、合心堂及鮮魚行,在活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且隨著三條傳統龍舟與神艇,穿梭在大澳水道間,回顧漁民歷史。
位於香港大嶼山西端的大澳,地處珠江口的東岸,與澳門相隔著伶仃洋,即宋代名臣文天祥被貶官時途經之處。大澳附近的水域,曾經是漁獲豐富的天然漁場,並有著數百年歷史的鹽田,漁鹽業是大澳水上居民的主要經濟活動。最初漁民以船為家,後在水道兩旁興建棚屋,成為漁民的居所,漁船停泊棚屋旁,可獲補給。漁民相信,在神明對人的護佑下,方能風調雨順、平平安安。龍舟遊涌是淨化社區的重要活動,盼能代代相傳。
神明啟示龍舟遊涌 驅除瘟疫
據大澳漁民後代、人稱「四哥」的黃先生口述,相傳百多年前,大澳爆發瘟疫,漁民受神明的啟示,到各廟宇恭請神像到舢舨改裝的小艇上,稱之為「神艇」,在入夜後由龍舟拖行神艇,在大澳所有水道中巡遊,以潔淨社區,祈求平安,之後瘟疫神奇消失。自此以後,龍舟遊涌的傳統便流傳了下來。
黃先生稱,過去的龍舟遊涌包括夜晚與白天,後因人手不足,只保留了白天的巡遊活動。
遊涌組織者──三個漁業行會
在大澳龍舟遊涌時所見的龍舟與神艇,來自三個不同的漁業行會,三個行會代表不同的漁民群體。過往的龍舟遊涌活動由三個漁業行會各自進行,直到2008年,三個行會方組成「香港大澳傳統龍舟協會」,合作保育及推動遊涌活動。在2011年龍舟遊涌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更備受重視,成為了如今有規模的大型活動。
三個漁業行會為扒艇行、合心堂及鮮魚行。扒艇行由經營「扒艇」的漁民組成。該種漁船船身長五十至六十尺,是五十年代最大型的漁船,漁民主要在珠江口萬山群島一帶的水域作業,扒艇是當時大澳獲得最多漁獲、收入最為豐厚的行業。扒艇行有百年的歷史,是首個在端午節舉行龍舟遊涌的組織。合心堂則由經營「大尾仔艇」的漁民組成,大尾仔艇的體積只有扒艇的三分之一,船身長約二十多尺,在大澳至桂山島一帶海面捕捉黃花魚。鮮魚行並不捕魚,由三十餘家收購鮮魚的漁商組成,他們作為中介,擁有運輸的船隻,幫助漁民將漁獲運往區外,以收取佣金維生。
擔任「頭船」者與漁業的變遷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廖迪生教授對大澳龍舟遊涌做了一系列研究,指出過往龍舟遊涌的習俗與當前人們所見的有所不同,其中之一便是「頭船」身份的改變,也可從中看到大澳漁業變遷的歷史痕跡。
所謂「頭船」,是在龍舟遊涌時,首先請侯王行宮由廟內落艇的人,他是當年漁獲最豐盛、捐款最多的漁民。漁民們相信,豐盛的漁獲是神明的恩賜,因此務必由漁獲最豐者來接神,能成為「頭船」是非常榮耀的事情。漁獲稍次者,便跟隨其後替神靈張羅傘,稱為「二船」。「頭船」的居所棚屋,便是當期進行龍舟遊涌時的「龍躉」,是活動的主要場所。廟宇請出的神靈行宮會暫時供奉於「龍躉」中,各行會的龍舟也停泊在「龍躉」周圍,在該處準備遊涌。
由於大澳漁業逐漸衰落,許多漁民已不再捕魚,還有許多大澳人遷到市區居住,因而「頭船」不能再由漁獲最豐盛者擔任,便改為由行會成員向神明擲筊杯決定,得聖杯最多者負責請神,其次負責張羅傘。
如今的「龍躉」也由三個漁業行會設立地點,大澳海濱長廊是扒艇行的龍躉、大涌橋旁有鮮魚行的龍躉,合心堂的龍躉則位於新基橋旁。
龍舟遊涌儀式及習俗禁忌
由扒艇行、鮮魚行和合心堂參與的龍舟遊涌活動於端午節前一日(黃曆五月初四)上午啟動,上午九時許,鮮魚行及合心堂的龍舟到楊侯古廟進行採青儀式,即在古廟附近的山邊採摘菖蒲草,放進龍口,然後依次序到楊侯古廟、新村天后古廟、關帝古廟、洪聖古廟接神,用神艇將代表菩薩的小神像接返漁行的龍躉。
端午節正日,扒艇行龍舟到楊侯古廟進行採青儀式,隨後到四間廟宇接神。當日三個傳統漁業行會的龍舟,均會拖著載有神像的神艇,沿途燒衣化幽,巡遊水道,祈求風調雨順、水陸居民平安。兩岸的棚屋居民也同時向巡遊的龍舟焚香化寶拜祭。遊涌結束後,舉行「送神」儀式,即龍舟拖著神艇,把神像順序送回各廟宇。
香港大澳傳統龍舟協會教練樊景偉表示,參與龍舟遊涌者必須為男性,且不能穿鞋踏入龍舟,家中有妻子懷孕者(俗稱「四眼仔」)也不能扒龍舟。在遊涌過程中,龍舟、神艇,甚至船上插的旗幟,都不能觸碰到棚屋;若龍舟、神艇觸碰到棚屋,該屋主就得不到神明的保佑。因此,扒手及掌舵人在遊涌時需要份外小心。龍舟遊涌期間,當神艇穿越新基橋、大涌橋時,橋面會向上打開,漁業行會成員相信這是表達對神明的尊敬,不允許有人站在神艇上方。
*********
儘管時代變遷,漁業式微,大澳漁民的後代仍保留著傳統的端午龍舟遊涌儀式,感謝神明對人的護佑,體現著人對神的尊重。這一傳統也是凝聚鄉民感情的重要活動,每逢端午節,許多已遷出大澳居住,甚至移民外國的大澳人都會回來,與親人相見,延續龍舟遊涌傳統。◇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