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79.5,按周再升1.18%。分區指數全線再升,港島、九龍、新界東及新界西分別再升1.74%、0.6%、1.44%及0.52%。其餘領先指數亦全線連升,大型單位、中小型單位及大型屋苑指數分別再升1.85%、1.05%及1.02%。中原代理人指數(CSI)連升15周,最新報81.43,按周再升0.59個百分點。
二手樓價報復式反彈,CCL連升八周,累升5.6%。港島區追落後,本周繼續急升,三周累升5.4%,新界東從低位強力反彈8.5%,大型單位創越一年最大單周升幅,所有非區分指數連續兩周升幅越1%。八大指數連升三周,升勢非常全面。
新盤銷情暢旺,連帶迷你盤反彈。恒地位於長沙灣的「家壹」平均呎價2.1萬,推100伙,首天估出近八成。二手成交亦價量齊升(見表) 。恒指重上3萬點,中美貿易談判可能達成協議,各種利好因素,將進一步推升樓市。
引渡條例是「黑天鵝」
另外,政府的逃犯引渡條例修訂鬧出滿城風雨。一個悍匪走入人群中,警察追捕也要顧及途人,不能胡亂開槍,免得傷及無辜,即使疑犯逃脫,也只能重新部署緝捕。政府修例後,「送中」之門大開,又無法保障被引渡者在中共的三權合作下得到公平審訊,等同以迫擊炮對付人群中的疑犯。港府還說開炮是彰顯公義,歪理連篇。港府又對市民、商界、大律師公會、議員及外國的批評和關注置若罔聞,明顯地就是配合中共迫害異見人士,甚至利用作報復其它國家的籌碼。
中共無法無天,將來在港要甚麼人,特首只會助紂為虐,法庭只能按表面證供辦事,門檻極低,任何被政治迫害、審訊不公的指控,舉證責任在被拘控的人。商界更「鬼拍後尾枕」,直言在大陸營商「踩地雷」在所難免,無事尤自可,需要時秋後算賬,不但將人「送中」,在港資產亦可被凍結。
修例可能是香港特區樓市需求的「黑天鵝」事件,一來修例大幅提升在港營商風險,影響外國對特區經濟的信心;二來過去大量「新香港人」不能再以香港為避風港,將部署離開;三來準備遷移至香港的「新香港人」將考慮遷移至更遠地方;最後不少港人亦害怕被秋後算賬而離開。一旦落實修例,四重夾擊樓市需求,效果將勝過政府所有「辣招」。
宜居城市以「安」為先
今年中學文憑試中文試卷有一條關於宜居城市的題目,令莘莘學子多加討論城市發展,實屬好事。去年《經濟學人》發表全球宜居城市報告,奧地利維也納排第一,澳洲及加拿大分別有三個城市入選十大,日本有兩個,丹麥亦佔一名,但貴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只排第35。
到底何謂宜居城市,又為何香港排名不高?
筆者認為「安居樂業」就是宜居城市。這裏的安居樂業並不單是一個四字成語,而是四大要素「安」、「居」、「樂」、「業」。「安」,就是民眾感到安心,是宜居城市的先決條件。若要民眾感到安心,社會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法治得到彰顯,人身及財產受到合理保障,人民享受一定的自由及公平待遇。對於基本日常所需,例如水、電、能源、食物等有穩定及質量供應。地理環境方面,較少的自然災害又或對自然災害有強大的應對能力。面對個人的不幸,社會提供合理的社會保障。人民的素質亦非常重要,民眾尊重他人之餘亦共同維持社會秩序與治安。
世界首十位宜居城市就體現「安」的特質。特區治安良好,基本所需穩定充足,並無巨大的自然災害,但市民感到甚為不安,主要是中共破壞一國兩制高度自治,自由不斷被收窄,公平環境遭到破壞,特權階級越見橫行,法治逐步被蠶食,民眾被迫接受中共的價值觀
此心安處是吾鄉,心感不安便思遷。83年中英談判,市民感到不安引發移民潮。若政府再不以實際行動維護一國兩制,特區宜居度只會急速下滑。
樓價過高拖累宜居度
「安」而後思「居」。「居」是指居有定所,民眾可於合理負擔能力範圍住在適切的居所。適切包括穩固結構、合理的空間、採光、空氣流通、衛生環境、日常生活配套等。居住困擾特區多年,亟待解決,可是這政府聲稱的「重中之重」七年來情況不斷惡化,20多萬人住在劏房,負擔能力之差前所未見,住屋空間被壓縮,見縫插針令居所適切度下降。特區政府未有針對短中期供應加大力度,只顧填海,未來十年皆無法填補供應缺口,宜居度怎不繼續惡化?
「樂」是生活的樂趣。人是群居的,「樂」來自社交及家庭生活,娛樂及消費的便利與自由。快樂國家排名當中,亞洲區最高竟是受中共處處壓迫的台灣,香港快樂排名低見76位,可見快樂並一定來自强勁的經濟增長,高企的人均生產總值。反之,極權國家驅使民眾追逐物慾金錢,將無法令民眾感到持久的快樂。香港快樂排名不斷下跌,與中共價值不斷入侵有直接關係。
「業」就是經濟活動。宜居城市需要有穩定的經濟,公平營商環境,高就業率,還需高效的基礎建設,讓就業者有效利用時間,工作與家庭生活取得平衡。更重要是經濟成果得以合理地分配。
特區全民就業,經濟亦相對穩定,基礎建設效率極高。可是經濟成果分配不均令「業」大打折扣,貧富懸殊世界名列前茅,五分之一人口活在貧窮線之下。打工仔平均工時全世界最長,工作所得難以改善居住。
宜居城市的因素亦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安居就可樂業,樂業有助工資增長,又可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樂」可以令人忍受「居」的不足,但過於「樂」又往往影響治安,經濟強勁可改善「居」但分配不均又影響社會安定。
※※※ ※※※ ※※※
早前政府公佈的《2030+》,願景是把特區建設成高密度的世界級宜居城市。但不論硬件配套建設如何強勁,歸根究底,宜居城市以「安」先行。最令人擔心的就是特區在中共的魔爪下正在打破這個「安」。打破了這個「安」,「居」、「樂」、「業」再好再強,都不會令特區成為宜居城市。◇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