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再創歷史新高,最新報167.51,按周上升1.16%。分區指數除新界西回調0.78%外,香港、九龍及新界東則分別上升2.26%、1.38%及2.02%。其餘領先指數亦全線再升,大型單位指數、中小型單位及大型屋苑指數分別急升1%、1.19%及1.22%。中原經紀人指數(CSI)最新報79.92,按周再升1.11個百分點。

一如所料,受資本市場上升及一手高價開盤帶動,二手樓價加速上升,CCL創兩個月以來最大升幅,七個領先指數齊創新高,是八個月以來首次,且全數升幅達1%或以上,只有新界西指數下跌,該區近期明顯跑輸大市,但相信只屬短暫情況。

發展商轉趨積極,市場有多個新盤開售,一手繼續成各區焦點。新地西半山新樓盤「巴丙頓」,平均呎價3.2萬,入場費1千6百多萬,與絕大部份港人無關。劏房盤陸續應市,恒基位於北角的「君譽峰」主打迷你單位,181呎單位折實477萬。雅仕圖遠東置業位於長沙灣的「悅雅」,以壓縮空間令銀碼較小,但呎價越2萬,貴絕長沙灣區。市建局土瓜灣「津匯」,呎價近2萬,超額認購20多倍。新盤分散各區,有利發展商爭取高價開售及超額認購,客源亦不盡相同,難言競爭激烈。

政策講一套做一套

另外,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僭建風波繼續發酵,除了屯門獨立屋外,司長去年以首置身份購置的南區物業亦涉及僭建,誠信再受質疑。僭建文化根深蒂固,更已成為獨立屋及豪宅的例行項目,政府無力執法等同姑息。

再有,司長住在屯門獨立屋,又以首置身份添置物業作投資用途,避開辣稅,違反首置政策的原則。本文早已多次論述,不能以首置身份區分投資者,政府聽而不聞,根本就是有意放生投資者,鄭若驊例子只是冰山一角。

政府多年不斷重複宣傳供應增加,樓價不會只升不跌,樓價遠超負擔能力,香港遲早要跟隨美國加息等等,叫市民小心樓市「爆煲」,但官員行為卻非常「誠實」。較早前,前財金官員陳家強更以高價首置入市。到底香港政府在搞甚麼?請繼續留意本欄拆解。

首富明言需求仍大

除了政府高官身體力行入市外,香港首富亦指「有能力,自住唔怕買」。較早前李嘉誠集團周年大會,傳媒訪問他對樓市的看法。李氏指他不作預測,但指現時需求仍大,上一輩更會為下一輩甚至隔代籌謀。全球樓價最高的就是香港,但只要負擔能力範圍內,買樓自住無妨,炒賣就沒有空間,細單位則供應過剩不足為奇。至於加息,他認為可能一至兩次,但不會加得太多。

李氏言論每每令社會關注,一來李氏蟬聯香港首富20年,必有其成功之道;二來其言論中正現時樓市熱點。他早年便以「黃台之瓜」諷刺香港政府瓜種黃台,缺乏遠見,又處處挑起矛盾,以致發展落後於其它地方,言之有物。

過去十年,李氏不斷調配資產,在中港套現,投資於其它市場及新興行業,上月更以402億出售部份中環中心,成為本港最大宗物業交易。如今其集團只有約三分之一資產在中港。12年梁振英上任之時稱樓價過高,政府將積極應對並推港人港地,李氏當年則唱反調,明言「應該買樓自住」,結果樓價至今上升59%,亦復先見之明。

首富的一席話值得深入探討。其一,李氏不作樓價預測,但明言需求仍大。需求大價格自然向上,除非供應壓過需求,這是經濟學基本原則。政府在土地供應上正等候土地小組建議,但小組主席黃遠輝已放風短中期土地供應難有突破。長策進度報告指未來十年仍欠四萬多伙房屋的土地。供求失衡仍將會主導未來價格,即使樓價不升也難有大幅調整空間。

上車面對艱難抉擇

其二,李氏指利息不會加太多。筆者認同論點。成熟經濟體難拾以往高增長,利息與經濟增長有一定正比關係,加上美國加息將受制於龐大債務負擔。香港現時擁有巨額貨幣基礎,政府金融政策務求接收中國「走出去」資金,銀行體系「水浸」,未見資金壓力。再有,銀行按揭業務風險本應因樓價上升而增,但政府收緊按揭,銀行因應風險下降而減按息,抵消部份利率上升的影響。即使加息,對樓價的影響心理因素將大於實質。利率環境將繼續有利負擔得起的人。

其三,納米樓避之則吉,本欄早已論述。納米樓呎價過高且供應量增多,需求卻非結構性,萬一樓價逆轉誘惑其它板塊供應增加需求可能出現斷層,買家需承擔高於市場平均風險,回報卻被高價壓縮,風險回報並不合算。

其四,李氏指「負擔得起」可以買,跟12年「自住應該買」有著根本不同。以12年樓價計算,當時應還有不少有能力上車的家庭,但誤信「重中之重」。花旗銀行較早前調查報告顯示有36萬人更先行「下車」等候時機,結果恨錯難返。現時負擔得起的只有三類人,一類是富裕人士,他們一如李氏所指照顧子孫入市及利用「首置」身份投資繼續投資。另一類是外來買家,視辣稅如無物。再有一類是已儲首期,算勉強有能力入市,但面對極度艱難的抉擇,這群人不乏社會精英、金融才俊。樓價處歷史最高位且以負擔能力計算達致荒唐的19.4倍,千辛萬苦儲蓄得來只能換取百呎斗室,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面對租金加幅高於薪金增長。

政府手握政策,又稱樓市風險因素甚多。如何抉擇?筆者引用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的比喻,除非住在資助房屋,否則等同「沽空」房屋,一日未平倉,風險未知,平倉只是「止蝕」。至於何時平倉,視乎個人風險取態。

※※※ ※※※ ※※※

城中首富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香港樓價難跌。富者及高官紛紛參與,局外人的結果恐怕在大富翁遊戲中早有答案,這就是香港的大局。◇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