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周)
昔客有觀舞於淮南者,美而賦之,曰︰
音樂陳兮旨酒施,擊靈鼓兮吹參差。叛淫衍兮漫陸離。於是飲者皆醉,日亦既昃。美人興而將舞,乃修容而改襲。襲羅縠而雜錯,申綢繆以自飾。拊者啾其齊列,般鼓煥以駢羅。抗修袖以翳面兮,展清聲而長歌。歌曰:「驚雄逝兮孤雌翔,臨歸風兮思故鄉。」搦纖腰而互折;嬛傾倚兮低昂。增芙蓉之紅花兮,光的皪以發揚。騰嫮目以顧眄,盼爛爛以流光。連翩駱驛,乍續乍絕。裾似飛燕,袖如迴雪。徘徊相侔。
提若霆震,閃若電滅(16) 。蹇兮宕往,彳兮中輒(17) 。於是粉黛施兮玉質粲,珠簪挺兮緇髮亂(18)。然後整笄攬髮,被纖垂縈(19)。同服駢奏,合體齊聲(20)。進退無差,若影追形(21)。歷七盤而蹝躡(22)。含清哇而吟詠,若離鴻鳴姑邪(23)。既娛心以悅目(24)。
且夫九德之歌,九韶之舞,化如凱風,澤譬時雨(25)。移風易俗,混一齊楚(26)。以祀則神祇來格,以饗則賓主樂胥(27)。方之於此,孰者為優(28)?
(16)提:抬高、領著,一種舞蹈動作。霆震:雷霆震動。閃:避開,一種舞蹈動作。
(17)蹇:跛腳、行動不便,這裏指一種起伏的舞步。宕:迴盪。 彳:舞步中的小步,或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樣子。輒:停止,靜止不動。
(18)施:脂粉脫落。粉黛: 泛指婦女塗飾的顏料。《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而采女數千,食肉衣綺,脂油粉黛,不可貲計。」玉質:肌膚如玉。粲:白的狀態。珠簪:綴珠之簪。挺:凸出。緇:烏黑。
(19)笄:古代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髮。纖:細帛。縈: 圍繞、纏繞。
(20)同服:同樣服裝。駢奏:並進。合體齊聲:二人一起高聲歌唱。
(21)進退無差,若影追形:形容舞步進退無差錯,如同影子追著人形。
(22)七盤:古樂舞名。在地上排七個盤,舞師穿長袖舞衣,在盤的周圍或盤上舞蹈。蹝:小鞋子。躡:小步踩、踏。
(23)哇:諂聲也,靡曼的樂聲。離鴻:失群的雁,離散的雁。晉‧潘岳《笙賦》:「夫其悽戾辛酸,嚶嚶關關,若離鴻之鳴子也。」姑邪:可指姑洗,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第五為姑洗。也有學者認為是指姑瑤山:傳說中,姑瑤山乃炎帝少女瑤姬夭亡託身瑤草成神之處。
(24)娛心、悅目: 使心情愉快,耳目舒暢。
(25)九德之歌:亦稱九歌,為歌頌大禹之歌。九韶:舜時樂曲名,《周禮‧春官‧大司樂》:九德之歌,《九韶》之舞。凱風:和暖的風,指南風:《詩‧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澤譬:如同。時雨:及時雨、陣雨。
(26)混一齊楚:融合南北風俗。
(27)來格:來臨;到來。《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孔傳:「此舜廟堂之樂,民悅其化,神歆其祀,禮備樂和,故以祖考來至明之。」樂胥: 喜樂。
(28)方之於此:二者互相比較。
提起腳來跳著如雷霆般迅猛震盪,避開時如閃電般快速離去。起伏的舞步來回蕩漾,細碎的小步走走停停又突然靜止不動。舞師臉上的脂粉因舞動而脫落,露出潔白如玉的肌膚,頭上鑲珠的髮簪凸出,烏黑的長髮也顯得凌亂。這時她們重新整理髮簪,梳理頭髮,在披散的長髮上重新纏繞好掛飾。一同穿著一樣的服裝跳舞、奏樂,齊聲歌唱。舞步進退整齊如一毫無差錯,就像影子緊隨身形。舞師穿著小舞鞋在地上的七個盤鼓上跳舞,隨著靡曼的樂聲朗誦詩歌,好似孤獨的鴻鳥在姑邪山上鳴唱。(也可解釋為:好似孤獨的鴻鳥吟唱著姑洗聲調)真是令人賞心悅目。
至於那《九德》、《九韶》之類的宮中雅樂,它有如和煦的南風感化萬物,就像及時雨潤澤草木。它改變了民間風氣與習俗,融合南北天下的教化。用它來祭祀則神靈會感其誠而下凡,用它在王者的宴席上演奏則賓主皆樂。宮中雅樂與世俗之樂相比,哪一種樂舞好呢?
張衡,字平子,河南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時期著名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自幼敏而好學,多才多藝,曾自謂:「一物不知,實以為恥;聞一善言,不勝其喜。」
十七歲時遊學三輔,後來到京都洛陽,就教於太學,通《五經》、《六藝》。於朝中兩次任太史令,又作過侍中、尚書等官。
張衡在科學領域上有著巨大的成就,製作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又稱渾象)、地動儀、指南車等多項器具,著有《靈憲》、《渾天儀圖注》等天文著作。在文學方面他著有《溫泉賦》、《南都賦》、《二京賦》等辭賦名篇,成就斐然,被列為「漢賦四大家」之一。《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十四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這篇賦並非完整作品,全文在歷代流傳中部分亡佚,殘篇主要由《太平御覽》及歷代文人的選著中擷取,全文約三百餘字,此篇在《昭明文選》傅毅《舞賦》注引作《七盤舞賦》,是描寫《七盤舞》;然而就本文內容:昔客有觀舞於淮南者, 此淮南應指當時的淮南王劉安,劉安門客甚眾,時有歌舞宴會,所以此舞內容描寫的樂舞也有可能是當時流行的《淮南舞》。
當時宮中俗樂盛行,在漢代文人的辭賦中有多處精彩的記載,張衡的另一作品《七辯》中就寫道:
「淮南清歌,燕餘材舞,列乎前堂,遞奏代敍。結鄭衛之遺風,揚流哇而脈激,楚鼙鼓吹,竽籟應律。」
《觀舞賦》中描寫的是《七盤舞》或《淮南舞》,難以做絕對正確的考證,但在文中已可看出漢代樂舞真切、細緻的呈現,分述如後。
在首段開始就作了細緻的鋪陳:
音樂陳兮旨酒施,擊靈鼓兮吹參差。叛淫衍兮漫陸離。於是飲者皆醉,日亦既昃……
樂隊就緒,美酒已經斟上,奏著輕柔的音樂,眾人皆醉…… ,樂器有鼓、笙、節拍;舞師統一整容換裝,看來是一個專業的表演團體,或許他們已連續表演了許多場次。接著進入第二段:
拊者啾其齊列,般鼓煥以駢羅。抗修袖以翳面兮,展清聲而長歌……
擊拍人整隊而行,舞師開始了聲樂的演出,在歌中體現的是一種民歌的曲調,展現的是思鄉的情緒。
接著文中凸出了視覺感受,先是高難度的折腰動作,接著是舞師容貌儀表的風采神情,明亮的眼波如月光般,就如同她輕柔的舞姿時斷時續,舞姿有快旋、慢轉、連續的動作,變化萬千,在表演中還有一段小插曲:舞師的臉上的妝因劇烈運動而脫落頭髮也散亂,於是整好儀容繼續跳舞,這時描寫著多人整齊劃一的動作:
同服駢奏,合體齊聲。進退無差,若影追形。
到這裏舞師動作的難度更高了,要在七個盤上跳舞,同時更要吟聲歌唱,歌中同樣體現著孤寂、思鄉的情緒。舞蹈賞心悅目,結束後賓客盡歡。
文中的最後一段非常耐人尋味:
且夫九德之歌,九韶之舞,化如凱風,澤譬時雨。移風易俗,混一齊楚……
作者提及了上古的雅樂《九德》、《九韶》不單有教化天下的功能,同時又可於王者之宴席演奏,相比之下俗樂僅能用來娛樂,張衡沒有提出具體答案,而是藉由問句讓讀者思考:宮中雅樂與世俗之樂相比,哪一種樂舞比較好呢?
在漢朝建立之初,漢高祖劉邦親率數十萬大軍征伐魯城,然而魯城居民卻在此奏起了弦歌雅樂,數十萬漢軍因而聽得入神,戰志全消。劉邦知強為不得只得放棄強攻之念,他遣使告知魯人:天下歸漢,日後將以魯公之禮葬項羽封項伯等人為列侯,至此魯人才開城出降,強大如漢軍也得服於上古聖王之樂教。
張衡作為東漢朝廷重臣,深知禮樂是教化人心之法,而俗樂與雅樂孰優孰劣,想必是不辯自明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