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白紵詞三首.李白

其一

揚清歌,發皓齒,

北方佳人東鄰子。[1]

且吟《白紵》停《綠水》,

長袖拂面為君起。[2]

寒雲夜卷霜海空,

胡風吹天飄塞鴻。[3]

玉顏滿堂樂未終。[4]

其二

館娃日落歌吹濛,

月寒江清夜沉沉。[5]

美人一笑千黃金,

垂羅舞縠揚哀音。[6]

郢中《白雪》且莫吟,

《子夜吳歌》動君心。[7]

動君心,冀君賞,願作天池雙鴛鴦,

一朝飛去青雲上。[8]

其三

吳刀剪綵縫舞衣,

明妝麗服奪春暉。[9]

揚眉轉袖若雪飛,

傾城獨立世所稀。[10]

《激楚》、《結風》醉忘歸,高堂月落燭已微,玉釵掛纓君莫違[11]。

[1]北方佳人東鄰子:

北方佳人:漢武帝時期,音樂家李延年一日為武帝獻歌時歌詞稱:「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聞得此曲,感慨嘆息道:「世間哪有你所唱的那種佳人。」之後漢武帝的姊姊平陽公主便告訴武帝,歌中的佳人就是指李延年的妹妹。李氏隨後得武帝召見,日後深得寵幸。

《漢書.孝武李夫人傳》: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

東鄰子:東家之子,意為美女。典故出自宋玉作《登徒子好色賦》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2]《白紵》:樂府吳舞曲名。《綠水》:古舞曲名。一名「淥水」。起:起舞。

《淮南子.俶真訓》:足蹀《陽阿》之舞,手會《綠水》之趨。

[3]塞鴻:塞外的鴻雁。西漢蘇武被拘禁於匈奴,曾借鴻雁傳書;後世便常以「塞鴻」指代信使,塞鴻秋季南來,春季北去,古人也常用以表示對遠離家鄉的親人的懷念。

[4]玉顏:形容女子佼好的容貌,也比喻美女。

[5]館娃:館娃宮,坐落於江蘇蘇州的靈岩山上,為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西施而興建。吳人稱呼美女為娃,館娃宮為美女所居之宮,後人借代為西施、美女。

[6]垂羅舞縠:羅:質地柔軟的絲織品,縠:縐紗類絲織品:《文選.宋玉.神女賦》:「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

[7]《白雪》:楚國古樂曲名,此指高雅的歌曲。《子夜吳歌》:即《子夜歌》,晉時期流行歌曲,為女子子夜所做,描寫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後人改編為四時行樂之曲。

[8]冀:希望。天池:天上仙界之池。

[9]吳刀:吳地出產的剪刀。南朝宋鮑照《白紵歌六首》:吳刀楚製為佩褘,纖羅霧縠垂羽衣。彩:彩色的絲織品。妝:服裝。奪:勝過。

[10]傾城:指美女。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

[11]《激楚》、《結風》:皆歌曲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鄢郢繽紛,激楚結風。顏師古註:郭璞曰:激楚,歌曲也。結風,亦曲名也。玉釵:玉製的釵,由兩股合成,燕形。纓:男子冠帶。

參考語譯

其一

露出潔白的皓齒,揚聲唱起清亮的歌曲,那是一群像孝武李夫人與東鄰子一樣的絕代佳人。唱起《白紵》之歌後又跳《綠水》之舞,她們長袖翩翩拂面,為君起舞。

猶如寒雲在夜裏捲著海上飛霜,一片空濛之景;又似胡風吹天,塞外的鴻雁飄盪著向南飛去。滿堂的美女仍在歌舞歡樂,沒有終止歇息。

其二

太陽西下,館娃宮內的歌聲卻是更加熱烈,月色清寒,在沉沉夜色下照耀著江水。美人回眸一笑,價值千金,她為吳王垂羅衣舞著長袖,唱著哀婉的歌曲。郢中的《白雪》歌曲太高雅暫且不唱,還是俗樂《子夜吳歌》那樣的歌曲最能打動君王之心,冀望君主的心會被打動而得到賞賜。只願與君王一同作為天池上的鴛鴦,有朝一日能一同飛升青雲之上。

其三

用吳地所產之剪刀縫製的彩色舞衣,明亮麗緻勝過春天的陽光。

美人穿上它揚眉轉袖如飛雪般跳舞,這樣傾城傾國的美女,是世上少有的。

高歌《激楚》、《結風》之曲,使人陶醉忘了歸去。

月落西山,高堂上燭光微微,我將玉釵纏掛在您的纓冠上,您切莫辜負我一片情意。

 

李白畫像(公有領域)
李白畫像(公有領域)

李白(西元701-762),唐代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有著「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美譽。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白紵詞三首》是李白的組詩作品,相傳是他漫遊春秋時期吳國故地,觀當地流行樂舞《白紵舞》所作。

《白紵舞》起源於三國時期的吳國,在晉時開始流行。唐朝時更列於九部樂中的《清商樂》中,既在宮廷演出,也常在貴族士大夫家宴及民間表演。

《晉書.樂志》載:「白紵舞,按舞辭有巾袍之言。紵本是吳地所出,宜是吳舞也。」紵,是一種紵麻織的布,質地輕薄,產於吳地。吳地,指江蘇一帶。也就是說,白紵舞最初是江南的舞蹈。因為舞師穿著這種用白紵縫製的舞衣,故名《白紵舞》。該舞從晉至唐的五、六百年間,一直盛行不衰,歷代的文人墨客們有許多作品中都讚美其舞的輕盈、曼妙,李白的《白紵詞三首》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第一首描寫著吳地的舞師在寒夜中歌舞的盛況,第一段就將舞師形容為西漢音樂家李延年所唱的《北方有佳人》及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的東鄰子那樣的傾國傾城之美貌,她們跳著《綠水》舞,唱著《白紵》歌,從詩中看出當時已是秋冬時節,已有寒意,塞外的孤雁南飛,一片蕭瑟。然而舞師們盡興而舞,持續帶給觀眾們無限的歡樂,與四周的環境相應,體現了孤寂的美感。

第二首詩同樣描述一位舞姿優美的舞師表演歌舞的場景。「館娃」,後人借代為西施、美女。作為主角舞師,她不唱《白雪》那樣的高雅歌曲,因為曲高和寡,懂的人太少;她唱的是哀曲《子夜吳歌》,古時以哀為美。舞師希望能透過歌聲打動心上人,未來能同飛到青雲之上的天池做一對形影不離的鴛鴦。傳說中在吳王夫差兵敗自殺後,范蠡趁著夜色與西施一同離去避世太湖共度餘生,在詩中傳遞了舞師心中的這個願望。

第三首詩寫著一位美麗的舞師表達情意的過程,她穿著吳地出產的剪刀裁製成的彩色舞衣,她的美麗比春光還要燦爛照人。她跳著《白紵舞》,此舞以舞袖為主,除要求手與長袖的配合外,還很重視眼神與舞姿的配合。在詩中描述了她在揚眉轉袖之間就如同片片雪花輕盈飛舞。她唱著《激楚》、《結風》之曲,令人陶醉而忘歸。這時月亮悄然落下,屋內燭光已微。美好的時光已逐漸過去,舞師將玉釵纏掛在一位聆聽者的纓冠上,古時禮教甚嚴,男女間不可任意的肢體接觸,這個小動作已明顯的表達了情意,只希望聽者能回應她的情意。

這三首詩一氣呵成,真實自然,隱約表達了女子溫婉、含蓄的情意。

李白像(公有領域)
李白像(公有領域)

歷代名家點評

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按鮑照《白紵辭》:「朱唇動,素袖舉,洛陽少年邯鄲女。古稱《綠水》今《白紵》,催弦急管為君舞。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雁天雨霜。夜長酒多樂未央。」太白此篇句法,蓋全擬之。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蕭士贇曰:全篇句意間架,並是擬鮑明遠者,杜少陵所謂:俊逸鮑參軍者與前二詩雖出入古詞,要自情景雙美,別具豐神。◇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