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六歲即得到當時的大咖賞識,成為名動京城的少年詩人;
他為兇案鳴不平上表主張嚴緝兇手,卻被認為是越職言事;
他的母親因看花而墜井去世,他卻因寫過花,井,被批不孝;
他被貶江州,佛心漫溢,在廬山建草堂,縱情詩酒禪琴及山水;
他75歲在洛陽去世,當朝皇帝親自寫詩悼念,可謂享最高禮遇;
......
他就是與李白,杜甫齊名的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 白居易。
有一種說法:當你看到一首唐詩,不知道作者是誰時,可以蒙一個白居易,猜中的概率比較大。
白居易是唐代詩壇留詩最多的詩人,一共留存二千多首詩作。
傳說,他每寫成一首詩,定會找當地的一位老婆婆,如果這個老婆婆聽懂了,這詩就算成了。如果沒聽懂,就拿回去重寫。白詩尚通俗,重寫實。
白居易的詩作題材廣泛,資深媒體人煒爵爺從「歌詩合為事而作」,小說化的歌行(長恨歌),與琵琶女的共同命運,樂天情思等幾個方面來詮釋白詩的特色和詩人的情思。
02
我們擷取其中的幾首,領略一下詩的魅力。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相傳此詩為白居易十六歲時的應試之作,極具才情。
當時的文壇大咖顧況(時任掌管編纂國史以及為朝廷起草文告詔令)極為自負,很少有他能看上眼的文章。
然而,看完白居易的這首詩,立刻「迎門禮遇」。
他激動地說道:我以為這樣的文章,再也不會有了,沒有想到,今天讓我遇到你了。
觀刈麥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复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貞元十九年,白居易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授州治縣尉。在縣尉任上,寫下了這首表達當時人民生活非常艱苦的“觀刈麥”。
此詩明顯具有白詩通俗易懂的特點。描寫了麥收時節農民的辛苦勞碌,揭示了賦稅的繁重。帶有強烈的諷諭意味。
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值。
此詩,收錄於中學課本,不多贅言。詩中所言「身上衣裳口中食」,依賴於賣炭所得。然而,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百般不捨,但又無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全詩揭露「宮市」的腐敗,統治者的無情掠奪,表現作者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放言 (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复誰知?
「周公恐懼流言日」,說的是週成王年幼為王,其叔父周公攝政,管叔等人散佈流言,說周公要害成王,於是周公躲了起來。後來成王發現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來,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亂。
「王莽謙恭未篡時」,則是說王莽在篡奪政權之前,為了收攬人心,常以謙恭退讓示人,後來終於篡漢自立,改國號為「新」。
詩人以這兩個典故說明一個道理,對人,對事不可過早下結論,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得到全面的認識。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此詩為長慶二年(公元八二二年),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時創作的。此時,詩人因一貶再貶,仕途極為不順,詩人轉而寄情山水。景中寄情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它既寫出濃郁的春意,又寫出了自然之美給人的強烈感受。
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劉十九就是劉禹錫。兩人青年時代就相識,如今均已至暮年(六十七歲)。曾經的年少輕狂已是雲淡風清。老年相聚,皆是閑職,惺惺相惜。圍爐倒酒,相談甚歡。「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樣生活化的富有詩境的語言,肯定要比我們說的「走,今晚去吃火鍋,喝幾口」要更有誘惑力!
〜轉載自【希望之聲】◇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