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和元稹是好朋友。元和四年,元稹作為監察御史奉旨視察東川。一天,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簡、朋友李杓直同遊曲江(在陝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忽然想起旅途中的元稹,便作《同李十一醉億元九》七言一首,題於壁上。詩曰:「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做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在唐朝,梁州轄區涵蓋今陝西省南部、四川省北部以及湖北省西北部。

十多天之後,梁州使節進京,帶來元稹給白居易的書信,並附元稹詩《使東川‧梁州夢》一首。詩曰:「夢君兄弟曲江頭,也入慈恩院裏遊。屬吏喚人排馬去,覺來身在古梁州」。詩旁邊有注云:「是夜宿漢川驛,夢與杓直、樂天同遊曲江,兼入慈恩寺諸院,倏然而寤,則遞乘及階,郵吏已傳呼報曉矣。」

白行簡屈指一算,元稹夢中遊玩的那一天,正是他和兄長白居易、李杓直遊慈恩寺的同一天。更神奇的是,兩首詩都押尤侯韻,彷彿就是白居易和元稹面對面的唱和一樣。白行簡特意寫下《三夢記》一文記載這件異事。白居易和元稹的詩均收錄於《全唐詩》中。

其實夢中感應者,何止白居易和元稹!古代中國的正史中,類似記載頗多。隨手摘錄幾則,以饗讀者。這些故事說明,夢並不是現代人認為的幻象、虛妄;緣份和因果也不是甚麼迷信,而是真實不虛的。

(pixabay)
(pixabay)

范式和張劭

《後漢書‧獨行列傳》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范式,字巨卿,是東漢山陽郡金鄉縣人(現在山東濟寧金鄉縣一帶)。范式以言無不信、忠肝義膽而著稱鄉里。他年少時曾在國都洛陽的太學裏求學,和汝南人張劭(字元伯)成為好友。

多年之後,范式在一地擔任郡功曹(掌管人事以及其它政務的官員)。張劭因病去世的當夜,范式夢見張劭帶著喪帽向他喊道:「巨卿,我已於某日去世並將下葬,永歸黃泉。如果你還沒有忘記我,能趕得上見我一面嗎?」范式醒來後悲痛不已,便向郡太守告假,擇日奔喪。因為事情離奇,太守覺得難以置信,但還是准了范式的假。

范式還未到,張劭的棺槨已經要下葬了。但是到了墓穴跟前,靈柩無論如何也無法移動。張劭的母親撫摸著棺材說:「元伯,難道你還有甚麼企望嗎?」眾人只好把靈柩停在墓穴邊。這時,遠處有白馬素車疾馳而來。劭母說,必然是范巨卿來了。

范式趕到,對靈柩行喪禮說:「元伯,你走吧!生死不同路,我和你從此永別了!」參加葬禮的人數以千計,大家都愴然涕下。范式接過懸吊棺槨的繩索,靈柩才能重新移動。禮畢,范式又為張劭修理墳塋並植樹,方才離去。

范式和張劭的友誼成為一段千古佳話。元雜劇有《死生交范張雞黍》一種。明代小說《喻世明言》第十六卷亦有《范巨卿雞黍死生交》的故事。

范式後來累遷荊州刺史、廬江太守。為官有威名,卒於廬江任上。安徽廬江(現霍丘縣西)曾有《漢廬江太守范式碑》。殘碑現存於山東省濟寧鐵塔寺。

寇祖仁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紛亂的一個時期。北魏在孝文帝改革之後,國力達到了頂點。然而隨後的宣武帝朝,後宮、外戚集團開始左右朝政。到了孝明帝時期,孝文之政已經蕩然無存。朝政被胡太后集團把持,孝明帝本人則被鴆殺。在權臣爾朱榮的扶植下,孝莊帝元子攸登基成為北魏皇帝。爾朱榮的部下都知道他想奪權篡位,便肆無忌憚的侮辱孝莊帝左右。

城陽王元徽忌恨爾朱榮權勢遮天,於是建議孝莊帝除掉爾朱榮。孝莊帝有勇力,也有決心,便開始籌劃。適逢爾朱榮的女兒、也就是孝莊帝皇后身懷六甲,於是以皇后即將分娩的藉口邀請爾朱榮進宮。爾朱榮藐視孝莊帝,認為元子攸不敢把他怎麼樣。不想孝莊帝在宮內伏甲士並藏刀膝下。孝莊帝手刃爾朱榮,左右一起將其亂刀砍死。爾朱榮隨行三十人亦殁於伏兵。

但孝莊帝低估了爾朱榮。此時的爾朱榮不但在洛陽、皇宮中廣設眼線,其勢力已經遍及北魏全國。除掉此一人,已經無法化解北魏的頹勢,反而加速了這一過程。爾朱榮死訊傳出,其侄汾州刺史爾朱兆即興兵反。攻破洛陽之日,孝莊帝在宮城上大呼城陽王元徽的名字,元徽卻頭也不回,鼠竄而去。孝莊帝終被爾朱兆所殺。

元徽帶著黃金百斤、馬五十匹逃出洛陽,投奔前洛陽縣令寇祖仁。寇家三代都受到元徽的提拔,曾經出過三位刺史。元徽覺得,落難之際,有誰會比寇祖仁更忠心?但是他哪裏知道,寇祖仁人面獸心,把他當成升官發財的階梯。元徽剛到,寇祖仁就詐稱爾朱兆的人就要追到,讓他趕緊走。寇祖仁則派人尾隨其後,截殺元徽,奪其財貨,將人頭送給了爾朱兆。但是爾朱兆卻並未大加封賞,寇祖仁碰了一鼻子灰。

爾朱兆在夢中看到元徽說:「我有黃金二百斤、馬一百匹在寇祖仁家中,你可派人去取。」爾朱兆便收捕了寇祖仁,索要黃金和馬匹。寇祖仁以為謀殺元徽一事東窗事發,全部招供。爾朱兆認為寇祖仁有所隱瞞,便搜查寇家。寇祖仁為了活命,拿出自己的黃金三十斤、馬五十匹,全都送給爾朱兆。爾朱兆仍然認為寇祖仁隱藏黃金,就把他吊在樹上,把大石頭捆在腳上,鞭撻而死。

寇祖仁一心想要高官厚祿,卻落得個人財兩空的下場。神奇的是,讓他遭到報應的竟然是一個夢。有人慶幸自己的惡行無人知曉,其實只不過是在業力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已。正所謂暗室虧心,神目如電。這件事收錄在《資治通鑑‧梁紀十》中。

李庶

北齊是南北朝時期最黑暗、朝政最混亂、統治集團最荒淫昏聵的一個區域政權,建國二十七年便宣告滅亡。開國皇帝高洋(文宣帝)在位時,有位名士叫李庶,是頓丘郡人(今河南省清豐縣西南)。他出身詩書之家,方雅好學,特別以清談知名。

李庶在擔任臨漳縣令(現河北邯鄲市臨漳縣)的時候,捲入了《魏書》一案。李庶等人認為編撰者魏收張冠李戴、混淆史實、按照個人好惡臧否前朝人物。北齊儒生們也鄙視浪蕩子魏收,將其《魏書》稱為「穢史」。這本屬於文人之間的爭論,且李庶等人有確鑿證據。這樁公案最後打到高洋那裏,他卻站在魏收一邊。李庶因此得罪,被剃髮並杖二百,後來死在臨漳獄中。

五年後,李庶妻元氏改嫁文宣朝重臣趙起。一天夜裏,元氏夢見李庶對她說:「我福份淺薄,明天將出生在劉姓人家為女。他家很窮,恐怕無法養活我。你我夫妻一場,特意來告訴你。希望你能抱養那個女孩。劉家在七帝坊十字街南東邊的僻巷中。」 元氏沒有說話。李庶又說:「你似乎害怕趙起。我自己去跟他說。」於是趙起也做了同樣的夢。

天明,趙起跟元氏說起夢境,發現二人的夢完全一樣,不得不信。於是趙起便帶著錢帛去尋訪劉家,其地點、家境也都符合李庶的描述。趙起夫婦收養了劉氏的女嬰,一直撫養到她出嫁。這個故事載於《北史‧卷四十三‧列傳三十一》。

梁氏

俗語云,千里姻緣一線牽。但是你是否想過這條線不止牽著夫婦二人一生一世,而可能是幾生幾世?這個淒美的故事見於《宋史‧卷四百六十‧列女傳》。

南宋末年,臨川(現在江西省撫州市境內)人王某的妻子梁氏新婚才幾個月,蒙古鐵騎已兵臨城下。梁氏對夫君說:「我如果被擄,絕對不會受到他們的玷污,必定一死。你以後如果續弦,一定告訴我一聲。」不久,夫妻雙雙被擄。

一名蒙古千戶想霸佔梁氏。梁氏說:「丈夫還在,伉儷之情有所不忍,請你放他回去,我就跟你。」蒙古千戶應允,贈送王某金帛,並給他一支箭防身。王某走後,梁氏趁機逃走。但只走了十幾里,就被蒙古千戶追上。梁氏一介弱女,卻奮力和蒙古人搏鬥而死,讓當年苟活的宋人汗顏。和她一起逃走的人後來有生還的,梁氏的事蹟才得以傳世。

後來,王某因為沒有子嗣想續娶,但說了幾門親事都沒有成功,於是就向梁氏之靈訴苦。當夜,他夢見梁氏對他說:「我死後已經托生在某家,今年十歲。過七年,應當和夫君你再續良緣」。第二天,王某就遣人去聘問,結果一提親對方就痛快的答應了。問起女方的生辰,和梁氏殉節的時間是同年同月。◇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