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正月,新界各鄉村陸續舉行「點燈」儀式,「燈」與「丁」諧音,意向神明和祖先稟告村內有男丁出生,一般在村內祠堂、廟宇或者土地社壇前舉行。目前主流選用紙紮燈,眾村的點燈儀式各具特色,筆者走訪了部份鄉村祠堂及廟宇,如粉嶺圍、元朗廈村、元朗東頭約大王廟、沙田田心村等,了解本港獨具特色的正月「點燈」風俗。

對於鄉村原居民而言,添丁為傳宗接代的大事,並意味著將得到村民的權利和繼承祖先的產業,因此需舉行鄭重的儀式,並在族譜上登記男丁的資料,代代相傳,有的鄉村居民即使舉家遷居外國,若有添丁,也願不辭勞苦返村參與點燈儀式。

象徵新丁的油燈。(陳仲明/大紀元)
象徵新丁的油燈。(陳仲明/大紀元)

丁頭將象徵新丁的油燈放在紙燈內。(陳仲明/大紀元)
丁頭將象徵新丁的油燈放在紙燈內。(陳仲明/大紀元)

粉嶺圍彭氏「點燈」與「太平洪朝」並行

粉嶺圍每年均按照傳統在神棚內舉行點燈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粉嶺圍每年均按照傳統在神棚內舉行點燈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新界五大望族之一的彭氏家族,每年均舉辦點燈儀式,在村內搭建神棚舉行,獨具特色的是「點燈」與「太平洪朝」並行,村內搭建的神棚門上對聯書「曆序新春人傑地靈慶燈逢此日 儺行古禮神靈逐疫應其時」,道出了兩個重要的活動內容——向神明宣告添丁及做「太平洪朝」以驅除瘟疫。

每年的點燈日均以擲筊擇吉日,今年己亥年的點燈日為正月初四。點燈當日清晨六時許,八名稱為「神頭」(或稱「朝首」)的村民開始前往村內外各社壇進行請神儀式。「神頭」由已登記的已婚男性輪流擔任,一生只可擔任一次,作為每年粉嶺圍傳統儀式的代表。在社壇請神完畢後,則抬大轎到三聖宮恭請北帝、文昌帝及關帝來到圍前的神棚,並由喃嘸師傅主持儀式。上午十時許進行「點燈」儀式,將象徵男丁的油燈放入兩盞八角形大花燈,再將花燈升起。「神頭」每日均在下午三時及晚上十一時為油燈添油,直至正月十五完燈。

粉嶺圍在正月十六舉行化燈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粉嶺圍在正月十六舉行化燈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粉嶺圍的「太平洪朝」自正月十五子時開始,村中父老在原有的對聯上貼上一副新的對聯「昔年告(叩)許洪朝願,今日酧(酬)恩答謝神」,該對聯並未將原有的對聯完全遮蓋,意思是尚未完燈,並宣告開始做「太平洪朝」,感謝神對圍村的保佑。

元朗廈村鄧氏宗祠點燈 三盞花燈顯輩份

元朗廈村鄧氏按新丁的輩份,分別在鄧氏宗祠內懸掛三盞不同大小的花燈。(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廈村鄧氏按新丁的輩份,分別在鄧氏宗祠內懸掛三盞不同大小的花燈。(陳仲明/大紀元)

鄧氏家族亦新界五大望族之一,鄧氏聚居在元朗多個村落,除了會在所在村落「點燈」外,廈村鄧氏每年正月十二更會一同前往廈村友恭堂鄧氏宗祠舉行大型的「點燈」儀式。

廈村鄧氏今年迎接了二十八位新丁。(陳仲明/大紀元)
廈村鄧氏今年迎接了二十八位新丁。(陳仲明/大紀元)

上午九時起,陸續有各村村民前往祠堂為新丁登記資料,並上香拜祖先兼點燈,宗祠神台前的一盞盞油燈代表著一個個男丁,今年共有二十八名新丁,分別來自新圍、新村、錫降圍、錫降村、東頭村及祥降圍。

正午十二時舉行開燈儀式,祠堂內共有三盞花燈,代表了不同的輩份,由新丁的輩份和長幼來決定哪個可以點頭燈、二燈、三燈,三盞花燈依次在祖先牌匾之上的橫樑、祠堂中央橫樑及祠堂入口處升起。頭燈為「加大大八角」,高約五呎半,由冒卓祺師傅紮作,因體積巨大而需在祠堂內製作。升燈後隨即分燒豬,每位新丁獲分一份,意味著正式成為宗族成員。

鄧氏族人準備將花燈升起。(陳仲明/大紀元)
鄧氏族人準備將花燈升起。(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廈村鄧氏聚居在不同村落,各村亦會舉行開燈儀式。圖左為東頭村楊侯宮內掛起的大花燈,中間為鍚降圍花燈,右圖為東頭村圍門上的小花燈。(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廈村鄧氏聚居在不同村落,各村亦會舉行開燈儀式。圖左為東頭村楊侯宮內掛起的大花燈,中間為鍚降圍花燈,右圖為東頭村圍門上的小花燈。(陳仲明/大紀元)

添丁村民獻豬肉 東頭約分丁肉各具特色

元朗「東頭約」的各村村民,會在所屬村落「點燈」前後,聚集於元朗黃屋村內的東頭約大王廟進行「分丁肉」。(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東頭約」的各村村民,會在所屬村落「點燈」前後,聚集於元朗黃屋村內的東頭約大王廟進行「分丁肉」。(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各村均有不同的「點燈」儀式,時間各異,但在「東頭約」的各村村民,會在所屬村落「點燈」前後,聚集於元朗黃屋村內的東頭約大王廟「分丁肉」。一般人聽說過新界鄉村「太公分豬肉」的習俗,有「祖先賜食」之意,但大王廟「分丁肉」與別不同,由來自不同村的添丁村民獻上豬肉,村民共同參與。

大王廟重修碑記所載,該廟於清朝嘉慶年間,由山貝村、黃屋村、大圍英隆圍、蔡屋村、東頭村、楊屋村、攸田村、港頭村、大旗嶺、仁慶里、關屋等鄉賢,為團結鄉眾發揚守望相助精神而建,稱「東頭約」,為祈求神靈保平安、風調雨順等。每年的正月十一日上午,來自多條鄉村的添丁戶,每人帶來五斤半的煮熟「丁肉」前往大王廟,用紅桶裝起,在廟內進行拜神儀式後開始「分丁肉」。廟內有一把傳統的大秤,用來磅豬肉,收集到的豬肉則以籮筐盛載,別具傳統風味。今年共有來自多個村落的二十五名新丁誕生,共籌得一百多斤豬肉,當日根據以往約定遵從的比例,將豬肉分派予各村。

左:東頭約大王廟內有一把傳統的大秤;右:村民把收集到的豬肉用籮筐盛載。(陳仲明/大紀元)
左:東頭約大王廟內有一把傳統的大秤;右:村民把收集到的豬肉用籮筐盛載。(陳仲明/大紀元)

各村將所得豬肉領回村中分派的過程,也各有特色。例如蔡屋村所得豬肉,村民將豬肉切成小塊,根據村中男丁數平分,例如一戶人家有兩個男丁,便分得兩塊豬肉,每戶人家的豬肉都以牙籤串起,並有字條寫上戶主姓名,平放在枱上,以便村民識別領取;又如山貝村,分割所得豬肉後,以一港元一塊賣給村民,男女老少均可認購,六十五歲以上的村民可免費領取。

蔡屋村村民將所得豬肉切成小塊,根據村中男丁數平分。(陳仲明/大紀元)
蔡屋村村民將所得豬肉切成小塊,根據村中男丁數平分。(陳仲明/大紀元)

山貝村村民在祠堂內分丁肉。(陳仲明/大紀元)
山貝村村民在祠堂內分丁肉。(陳仲明/大紀元)

山貝村在正月十七日完燈,當晚在林氏家祠外化燈。(陳仲明/大紀元)
山貝村在正月十七日完燈,當晚在林氏家祠外化燈。(陳仲明/大紀元)

田心村點「大眾燈」祈求人神共樂

今年田心村共升起三盞燈,首次為村中的九個姓氏點燈,稱為「大眾燈」。(陳仲明/大紀元)
今年田心村共升起三盞燈,首次為村中的九個姓氏點燈,稱為「大眾燈」。(陳仲明/大紀元)

位於沙田大圍熱鬧地段的田心村,依然保留著正月「點燈」的風俗。村民在村前搭建燈棚,每年在正月十四舉行「點燈」儀式。上午十時許,由麒麟引路,村長、耆老及村民一行人前往車公古廟,將車公像請出,送至燈棚供奉,再請村中各神。請神後,方前往村事務處接丁燈。

沙田田心村在正月十四舉行「點燈」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沙田田心村在正月十四舉行「點燈」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今年田心村共升起三盞燈,首次為村中的九個姓氏點燈,稱為「大眾燈」,意為村內各姓擁有,祈求人神共樂。正月十五日村內舉辦花燈會慶元宵佳節,村民可到訪燈棚拜車公。◇

沙田田心村在正月廿一日完燈,村民化燈後,再送車公像回車公古廟。(陳仲明/大紀元)
沙田田心村在正月廿一日完燈,村民化燈後,再送車公像回車公古廟。(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馬田村丁頭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馬田村丁頭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馬田村祠堂內掛起八角形大花燈。(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馬田村祠堂內掛起八角形大花燈。(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南邊圍丁燈。(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南邊圍丁燈。(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南邊圍村民在村內社壇點燈。(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南邊圍村民在村內社壇點燈。(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東新黃屋村在祠堂內點起丁燈。(陳仲明/大紀元)
元朗東新黃屋村在祠堂內點起丁燈。(陳仲明/大紀元)

大圍隔田村精美的大花燈,其骨架以鋁材製成。(陳仲明/大紀元)
大圍隔田村精美的大花燈,其骨架以鋁材製成。(陳仲明/大紀元)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