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癌痛患者在使用鴉片類止痛藥物之後,逐漸變得意識模糊、消化不良、便秘、尿滯留(無法排尿)、沒有食慾,這些干擾五臟六腑運行的副作用都會大幅降低病人的存活率。

德國癌症專家漢默(Ryke Geerd Hamer)曾指出,嗎啡會使人體完全喪失修復功能,給病人施以嗎啡就像慢性謀殺,危害甚大,它會麻痺腸道,使之無法消化食物。此外,嗎啡會令病人迷走神經陷入深埋狀態,破壞腦波秩序,患者一旦失去求生意志,將快速死亡。

因此,在癌症治療過程中,如何避免過度依賴藥物、妥善處理疼痛問題,至關重要。除前述的中醫經絡穴道緩解癌痛案例,本文另蒐集八類較有論據的抗癌止痛療法,逐一介紹如下。

一、「原始點」療法

「原始點」原名「疼痛療法」,乃台灣中醫生張釗漢為解決病人疼痛、經多年臨床實踐所研發。他發現,人體任何不適的症狀都有其對應的「原始痛點」(壓痛點),只要依其圖表找出壓痛點,針對壓痛點進行按推或熱敷,即可緩解患者的不適症狀,甚至治癒疾病。

據「原始點醫療基金會」網站記述,一名罹患直腸癌的男子在開刀後,肛門劇痛不已,每天要吞好幾顆止痛藥,痛了一年多,醫生建議他做人工肛門,否則將一直痛下去。後來,他的太太從網絡得知原始點療法,就依照網站教學手法為他按推,結果他的疼痛時間變短了,這令他信心大增。太太和他繼續實行原始點療法,大約四個月後,他感覺體力改善很多,疼痛也完全消失,不必再吃止痛藥了。

李君為母親止痛期間,也採用過原始點療法。他說,傳統中醫有些穴道不易按壓,這時原始點就能派上用場。「如我媽的情況,按照中醫,左上臂痠痛對應的是太衝穴,但它位於骨間凹處,按久了會紅腫破皮,不能一直按;若使用原始點,只要按推或熱敷左肩胛區域,同樣能解除左上臂痠痛,效果一樣快。」李君說,母親的左臂痠痛問題很嚴重,連吃止痛藥都不太起作用,但原始點卻非常有效。

疼痛是癌症病人常見的症狀。多數癌痛患者長期依賴止痛藥或嗎啡度日,然而,即使依循合法的處方原則,這類藥物仍會帶來許多難解的副作用,久之甚至損害大腦、肝、腎、腸胃及免疫系統,奪走病患的復原機會,大幅降低病人的存活率。

1.高劑量維他命C

(Fotolia)
(Fotolia)

維他命C的抗癌功效是1970年代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鮑林(Linus Pauling)提出,他以1,100名癌症病人進行試驗及比對,結果發現,接受大劑量維他命C治療(包括靜脈滴注及口服)的癌患之平均存活時間是對照組(未接受者)的4倍以上,且接受維他命C治療的病人在臨終前活得較為輕鬆。

鮑林的繼承者里奧丹(Hugh Riordan)醫生後來藉由更多臨床實踐證實,大劑量(每次數十克)維他命C確實能減輕癌症病人的疼痛,並延長其壽命,有些人甚至痊癒。他發現,當維他命C在血液中達到極高濃度時,可以殺死多種癌細胞,但不影響正常細胞。

近幾年,高劑量維他命C的抗癌作用也獲醫學界證實,如去年3月《癌細胞》(Cancer Cell)期刊一篇研究表明,給化療中的肺癌及腦癌患者施以高劑量維他命C(80~100克)靜脈滴注,每周2~3次,連續數月,結果患者的壽命比預期延長了4~6個月,且幾乎無不良副作用。

目前高劑量維他命C注射尚未納入主流醫療項目,但在少數醫療院所仍可施行。

2.咖啡灌腸

(Fotolia)
(Fotolia)

據《救命聖經.葛森療法》(The Gerson Therapy)一書介紹,咖啡灌腸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德國物資缺乏,有無數傷兵於手術後沒有嗎啡可以止痛,護士偶然發現,將喝剩的咖啡倒入灌腸水中,能減輕患者的疼痛。

1930年代,德國葛森(Max Gerson)醫生開始利用咖啡灌腸為病人排毒,後來咖啡灌腸成為「葛森療法」的重要一環,用以治療各種慢性病及癌症,迄今,葛森療法已在民間流傳近一世紀。葛森臨床發現,很多病人在咖啡灌腸後,疼痛逐漸消失,不再需要止痛劑,效果可維持4~8小時。嚴重病人只要增加灌腸的頻率,最終都能停掉止痛藥。

暢銷書《14天壽命多活40年,自體清理癌細胞》(You Can Conquer Cancer)一書作者──澳洲獸醫師蓋樂(Ian Gawler)曾罹患「據說最痛」的癌症(惡性骨肉瘤),他的右腿截肢不到一年,癌症復發,醫院宣告不治後,他曾使用咖啡灌腸來排毒和減輕疼痛。他說:「過去我感到疼痛時,咖啡灌腸比麻醉或止痛劑都來得有效。」蓋樂後來依靠葛森療法、情緒管理、靜坐等方法自我療癒,活過了40年。

根據葛森療法的理論,咖啡灌腸不僅能舒緩疼痛,更重要的作用是刺激肝臟排毒、降低血清毒素及代謝腫瘤分解產物。癌症患者在進行咖啡灌腸之前,最好先諮詢有葛森機構認證執照的「葛森醫師」或有相關經驗的專業人士。

3.遠紅外線熱療

遠紅外線是一種低頻紅外光(不可見光),其中,波長介於6~14微米的遠紅外線對人體健康特別有益,它穿透力強,可深達人體內部、與細胞分子共振,並產生溫熱效應,其健康效益包括消炎、排毒、止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和增強免疫力。

遠紅外線現今已為醫界廣泛使用,也有醫院以之輔助治療癌症,或用來減輕患者的疼痛與不適。一些遠紅線產品也可置於家中使用,如:遠紅外線熱敷墊、遠紅外線發熱衣、遠紅外線烤箱、遠紅外線治療儀等。

4.彈跳運動

如果患者體力許可,可準備一張小型蹦床,讓患者站在上面輕輕彈跳,每日進行數次,每次彈跳數十下,即可促進淋巴循環,清除體內毒素,並緩解疼痛。

長庚大學董事長、醫學博士楊定一認為,淋巴是身體最大的排毒系統,也是最重要的免疫防衛體系,在蹦床上彈跳是很方便的淋巴健康運動,身體跳躍時的重力會促使淋巴管中的瓣膜打開,加速淋巴流動。◇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