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邶風.柏舟》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於群小。

覯閔既多,受侮不少。

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心之憂矣,如匪澣衣。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的心不是鏡子(鏡子只能照出一個人的外形),卻分辨不出此人行為的善惡。道德禮儀方面的修養(或者說修煉的事情),只能是自我約束,即使是親兄弟都依靠不了。我想去給友人提意見,讓他別再跟那些小人在一起;沒想到去了友人的地方,剛好他們那群人都對我有看法,我意見沒提成,反而被他們指責了一通。(「彼」可以表示一群人或一個人。)

這一章詩句的言外之意是,我能夠分辨出善惡,所以知道友人跟一些小人待在一起,我擔心友人受其影響也變壞了。(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這兩句說得很有道理,一個人如果發自內心的不想做好,或者說不想依照道德禮儀去做一個好人。不要說親兄弟約束不了,就是父子關係也靠不住。父親拿著皮鞭,就能夠把兒子教育好了嗎?那可不一定!您管得了自己孩子一時,卻管不了他的一世,您看不見時,他有可能還會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修煉的事情更是一個嚴肅的事情,一個人只有發自內心的想變好,那才是真正的改變。想讓親兄弟來約束自己變好,那根本就靠不住。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我的心不是那種無根的石頭,可以隨便翻轉;我的心也不是那種草蓆,可以讓人隨便捲起來。我就是一身正氣,誰也別想讓我改變成別的樣子。

這幾句詩表達的意思是,因為我去給友人提意見,對方不僅不聽我的意見,還跟那些小人一起把我指責了一通。看到友人都變成了那樣,我回來後提醒自己,一定不能變成那樣。所以,第三章的六句詩都是在表達我自己要堅定地按照道德禮儀去做好人的決心。

憂心悄悄,慍於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我替友人感到憂心忡忡,卻招來他身邊那群小人的怨怒。(在此期間)我遭到了來自那群小人的不少侮辱,(再加上擔心友人將來的結局)我也生病了。我想一個人安靜地思考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理,卻總是在半夜驚醒後捶胸長嘆。

這幾句的言外之意是,我的善心出來了,即使是友人對我發脾氣,我都沒有生氣,更加替友人擔心。由於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事情,再加上經常遭到小人的污辱,因此我生病了,並常常在半夜驚醒後捶胸長嘆。

這一章講述了我給友人提意見過後的遭遇及替他人擔憂的心情。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太陽和月亮,為甚麼會交替隱沒呢?內心中的憂慮排遣不去,就如同竹器中裝滿了髒衣服沒洗那樣讓人感到不自在。想一個人靜下心來思考如何處理此事,(由於心靜不下來,心被束縛)如同鳥兒不能展翅高飛。

這幾句詩的言外之意是說,太陽及月亮也有隱沒的時候,不可能長明於天空中。世人也是如此,不可能人人都能自發的按照道德禮儀去做一個好人;有的人道德回升,行善積德,轉生到好的地方;有的人道德敗壞,做壞事而不知悔改,死後下了陰間地獄,這也很正常。我懷著善心去給友人提意見,既然他不接受,我已經盡到了作為朋友的責任了,就沒必要因為此事而耿耿於懷了。心中有憂慮排遣不掉,不管是為了他人還是為了自己,都如同竹筐中裝滿了髒衣服那樣的令人不自在。因此,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如果還在思考這些事情,那就會影響自己的狀態,造成自己不能在朝廷中正常的為官工作,施展自己的抱負,如鳥兒(或雄鷹)不能展翅高飛。

〈邶風.柏舟〉這首詩講述了古代一位官員,給同朝為官的友人(或天子或諸侯國君)提意見,不被接受反而受到屈辱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領略到古代道德高尚之士的襟懷。他懷著善心去給友人提意見,反而受到屈辱。可是他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更加替友人擔心;這是因為本詩首章的前兩句就說出了一個讓大家長都不得不深思的道理:在人世間,如果不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如果與道德敗壞的人同流合污、隨波逐流,那面臨的就是去陰間地獄(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而「亦有兄弟,不可以據」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想不想按正統的道德禮儀為人處事,做一個好人;或者再講白一點,想不想修煉返本歸真,那都是自己說了算,親兄弟及父母都無法代替您做決定;因為人必須發自內心的想變好並做好人才算數;換句話說,親戚朋友也只能如詩中的仁人那樣勸善,但想不想「親君子,遠小人」並按照道德禮儀去為人處事,那都要看個人的意願。所以,古代的聖賢,也難免有一兩個不肖之子[3]。天理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為某人是天子或諸侯國君就特殊化。

古人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人世間隨波逐流,常人所認為的快樂和幸福,又能持續得了多久?而當人的目的是為甚麼?難道就沒有永遠保留人身的辦法嗎?

或許,千百次的輪迴轉世,億萬年的吃苦期待,就是為了得到今天的那份機緣,而機緣就在您的身邊!

[附註3]《史記.五帝本紀》:「堯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於天。」◇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