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連續五周創新高後回軟,最新報180.96,按周下跌1.24%。分區指數個別發展,港島及新界東分別上升0.51%及1.94%,九龍急跌3.29%,新界西則微跌0.09%。其餘領先指數全線調整,大型單位急跌3.21%,中小型單位及大型屋苑指數分別下調0.83%及0.69%。中原經紀人指數(CSI)報78.85,按周下跌1.34個百分點。
受大型單位價格及九龍區樓價急跌拖累,整體二手樓按周跌越1%,是26個月以來最大跌幅。但值得留意的是新界東連創新高,指數直逼200點,新界西跌幅輕微,即上車盤及用家盤依然受強勁剛性需求支持。各指數還未反映啟德新地王效應,料樓價短中期依然趨升,直至香港特區加息為止。
強積金買樓蓋棺定論
新盤供應大落,雖然貨尾總和達九千多伙,但發展商並無壓力減價促銷。(沙田)馬鞍山白石角是今年供應重鎮,預計提供六千伙。「剛巧」特區政府大力催谷創新科技,又「剛巧」「北水」直接投入特區科研項目,再「剛巧」附近的科技園正在大幅擴充,更「剛巧」政府放寬額外輸入科技專才政策,為白石角一帶提供極有利開售條件。
嘉華國際新盤「嘉熙」為該區打響頭炮,首推225個單位,折實呎價1.65萬,開放式單位呎價更高達1.9萬,超額認購20多倍,未開售即加價近一成加推。新地同區新盤押後至七月初才開售。各大發展商深明銷售之道,只要輪流開盤,把市場需求集中,就是維持高價的竅門之一。當政府研究應對空置的同時,是否應想一想如何整理市場銷售行為,令市場出現健康的競爭?
另外,讀者應還記得林鄭月娥上任第一站出訪就是到東南亞某國取經,見鄰國容許利用部份公積金買樓,責成積金局作同樣研究。去年11月中筆者在本欄作出深入分析,早已指出特區跟東南亞某國情況完全不同。該國私人樓市僅佔少於兩成,且僱主僱員供款合共月薪的37%,公積金餘額相對薪酬偏高。特區情況則完全相反,私人樓市佔六成,強積金供款僱主僱員合共只得10%,樓價負擔比率卻高出某國四倍多。單看基本數據已出現嚴重錯配,論定不可行。前周積金局正式擱置研究。
特區強積金堪稱全球最爛的設計方案,積金局應集中精力改善現有措施,而不是浪費資源研究一些失焦的項目。
急推有問題的問卷
土地專責小組諮詢文件出籠近一個月,當市民正在掌握各方資料,大辯論還在籌備之際,土地專責小組已經敲定問卷內容,在各區展覽的同時讓市民參與問卷調查。問卷的設計猶如「點心紙」,列出各選項可提供的土地,讓市民勾選1,200公頃的土地。
小組主席黃遠輝解釋1,200公頃不單是建屋,還有基建及其它用途,市民亦毋須選擇優先次序,因每個選項已有發展時間表。小組會將沒有勾選足夠土地的又或有其它意見的分開處理云云。
小組的做法立刻惹來各方批評,有民間團體到展覽場地外抗議,有不少聲音認為問卷有前設且誤導市民。的而且確,問卷設計鬼影憧憧,筆者認為有六大疑團。
其一,誰人掌管問卷設計,誰人就可主導調查結果。以往例子屢見不鮮,不同派別的人製作不同的問卷得出南轅北轍的結論。調查結果絕對影響提交政府的建議,如此重大的議題,加上先前小組的組成撇除某些反對的聲音例如環保團體,若果沒有一個監督程序,任由小組設計問卷,根本就是為所欲為,嚴重影響調查公信力。
其二,問卷調查在時間上亦極不合理。調查理應在公眾教育及市民聽取大辯論之後。但大辯論還未進行,市民推廣教育亦剛剛開始,為何小組急於在市民在未有足夠資訊前作出抉擇?再有,若果大辯論出現一些新的重要資訊,例如公眾普遍認為選項遺漏整合軍事用地,是否問卷調查應該反映?
利用問卷製造「民意」
其三,更令人擔憂的是小組將把非勾取1,200公頃的土地的聲音分開處理,等同把支持聲音放大,把反對聲音消滅。舉個例子,假設100人中有50個支持,40個選第一項,其餘50個表達其它意見,小組就可得出八成支持第一選項的結論,因其它反對聲音沒有系統選項,極易被軟化。這樣的情況在過往諮詢屢見不鮮,長策就是表表者,報告把支持聲音量化,把其餘意見不作量化,利用「有意見認為……」、「部份人士指出……」等字眼模糊化。這樣小組就可把其提出選項全部合理化。
其四,問卷引導市民勾選1,200公頃土地來源,忽略其它重要因素。等同筆者較早前以債仔向你借錢為例,勾選不同給付方式,目的就是轉移他胡亂揮霍、有錢不還、隱瞞資產等惡行。本欄較早前已經詳細分析,覓地必須同時進行民主規劃,取得政府承諾以填補資助房屋缺口,並不得重蹈基建浪費巨量土地的覆轍。沒有此等承諾,填問卷等同開出空頭支票給信貸紀錄極差的債仔。
其五,先前小組指將作廣泛調查,調查越廣就對小組既定的選項越有利,因為系統掌握資訊,理解選項的複雜性,權衡利弊,而又能清晰反駁的人並不多,小組正正利用廣大公眾對掌握的資訊差距,寫作回應的不便,利用簡單的勾選問卷,擴大調查範圍,務求得出市民支持選項的結論。
最後,問卷設計有誤導之嫌,例如市民勾選私人農地,但沒有表達其它意見,即代表認同公私營合作發展。但問卷並沒有明確向市民提問是否認同公私營發展,又沒有道出政府可以按例收地的選項,手法卑劣。
事情發展至此,如何應對?筆者希望各團體自行設計問卷以作制衡。其次是市民應積極回應問卷調查,清楚寫明這個問卷違反公義程序、誤導、遺漏選項、時間錯配等問題。
※※※ ※※※ ※※※
越來越明顯這場土地大辯論是個「先天局」,目的就是讓市民忘記遠景、規劃及問責,不要提出土地公義及地盡其用的問題,只需向政府開出土地空頭支票。小組利用「點心紙」做調查,製造「民意」,把其建議「合理化」。有了市民的所謂「授權」,政府就可為所欲為,無限期延續高樓價高地價。市民必須站出來向政府大聲說「不!」◇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