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連升12周兼連續10周創歷史新高,最新報154.57,按周再升1.18%。分區指數除新界東回落1.34%外,香港、九龍及新界西分別上升1.46%、2.91%及0.78%。其餘領先指數全線再升兼連續多周創歷史新高,大型單位、中小型單位及大型屋苑指數分別再升0.41%、1.33%及1.32%。中原經紀人指數(CSI)最新報76.28,微跌0.15個百分點,但仍處擴張水平。
升勢蔓延至資助房屋
CCL連升12周兼連續10周創紀錄新高,按周升幅更是13周以來最勁。九龍區樓價急漲,年初至今升幅跑贏各區份。整體二手樓價今年累升6.8%,較去年3月低位更勁飆21.3%。政府已多次出招,調控措施已架床疊屋,不但無法壓抑樓價,還助長了地產商及業主議價能力,升幅如此瘋狂,除了「失控」外,已找不到其它詞語形容樓市。
差餉物業估價署公佈3月份樓價指數連升12個月且升幅擴大,當中40平方米以下的A類單位升幅跑贏大市,意味上車盤急速消失,用家被逼進一步壓縮空間。事實上,新界區4百萬以下的上車盤亦買少見少,在市區更幾乎絕跡。私人住宅市場越升越有,資助房屋亦水漲船高,3月份未補地價公屋成交價量齊升,各區破頂價不絕於耳。剛誕生的綠表王華貴邨某單位,補地價後呎價突破1.3萬元,高於同區私樓呎價,情況令人憂慮。
市場預期資助房屋短中期升幅跑贏大市,有數個原因。新一輪居屋大幅超額認購40多倍,向隅者回流二手市場,刺激短期氣氛。未來居屋供應有限,殷切需求進一步推高價格。市面所謂銀碼較細的一手盤其實是劏房,對大部份上車客根本不適切。私樓價格太高,空間已壓縮至不合理水平,用家被逼進資助房屋。新一屆政府又提出優化方案,建議容許部份未補地價居屋可出租,雖然細節欠奉,但帶來憧憬。任何放鬆限制的措施將會推高價格。符合資助房屋條件利益巨大,除了使人失去動力之外,更助長不法行為。超高樓價不斷蠶食社會無形價值。
樓價貴絕全球有因
上期談到本港樓市極不尋常,調控措施要利用非常手段,方法有很多,今期進一步闡釋。
先回顧一下政府的調控手段。調控序幕自10年由實施針對短期炒賣的賣家印花税(SSD)揭開。12年10月,政府為SSD加辣並針對外來買家推出15%買家印花稅(BSD),13年2月再針對非首置客收取雙倍印花稅(DSD),15年2月又收緊按揭及相關壓力測試,16年底DSD劃一收取15%。17年4月收緊「一約多伙」。
政府多次指出調控乃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但主要辣稅已經實施4年多,何時減辣卻茫無頭緒。不少人認為政府招數已足夠辛辣。的確從稅率上看似與其它國家相若,例如溫哥華對外來買家亦徵收額外15%轉讓稅等,但調控效力必須看全盤。
事實上,本港有幾個跟其它地方不同的因素令樓價高踞不下。其一,中國因素。大陸資金來港極易,其它地方難以相比。大量國內買家願意付出高於辣稅的溢價換取自由買賣、永久業權、樓宇質量、對沖兌換風險等。大陸買家鍾情本港物業因緊密生意來往,進可攻退可走。
其二,受地理環境限制加上開發土地大幅延誤,欠缺土地情況比任何地區更為嚴峻。有報告指本港未來30年欠缺近4千公頃土地。供求失衡難以解決。
其三,絕大部份國家稅制全面,消費稅、物業取得稅、地稅、資產增值稅等令稅後住宅投資及租金回報並不可觀。本港稅制不全,稅率又低,稅後投資回報比按揭利率還要高,資產價格自然反映投資價值。
再有,由於政府收緊按揭,按揭風險降低,銀行就可減低按揭息率,本港按揭利率成為全球最低的地區之一。
調控還需對症下藥
以上數點,加上調控漏洞頻現,就足以解釋為何香港政府調控成效不彰,樓價繼續飆升的原因。面對全世界最難負擔的樓價,調控必須強而有力且全面。事實上,調控還有極多空間,足以貫徹供應不足本地用家優先的原則。其一,辣稅效用明顯不足。針對外來買家,應採取限購令,直接或間接只可購買一個單位。若情況未有改善,應仿效澳洲及南韓,只容許外來買家參與某些樓盤。另外,金融資產已全面實施稅務資料互通,樓宇買賣不在範圍,政府應馬上堵塞漏洞,向外地買家索取稅務資料,交易只可在提供及核對資料後方可進行。
其二,樓價不可能無止境上升,終有調整之時。過去投資者利用財力優勢及稅制傾斜搶高中小型上車盤,仍可獲得高租務回報。政府應考慮非首置本地客設最低稅額,當樓價下跌時,稅收佔樓價比重自動上升,就可防止樓價下跌,投資者及外來買家湧入該板塊,讓真正用家上車。
其三,某投資銀行建議針對投資者收取差異化地租,政府可積極研究,向市場釋出訊息,壓低投資需求。
其四,本港自04年撤銷租務管制,供求嚴重失衡令議價能力盡歸業主,可見將來亦不會改善。政府應重新研究租務管制,平衡議價能力,同時防止把調控成本轉嫁租賃者。
其五,租金收入在所得稅應另設欄目並收取與入息稅不同的稅率,以壓低租金稅後回報。另外SSD基本上已恆常化,政府可考慮針對物業投資者直接引入住宅資產增值說。
其六,政府亦可仿效溫哥華,研究開設空置稅。視乎物業持有人是否以本港作稅務居住地,是否地產商等,政府可實施差異化稅率,並按市場需要加減稅率。
*** *** ***
本港樓價升勢不止,已影響社會價值觀。政府漠視香港的特殊性,調控缺乏全盤計劃,無法因應巿場情況作出適時反應。新一屆政府是時候糾正錯誤,完善調控機制,以應對樓市這頭狂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