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到驚蟄期間,正值萬物生命力最旺盛之際,所以養生重點要順應春天陽氣初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按照中醫五行學說,春屬木,與肝經相應,肝經主控人體的生長,春天是生物激素變化最旺盛時候。
《黃帝內經•素問》中寫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實寒變,奉長者少。」
意思是:天地、萬物都開始生長,此時,人們應該晚睡早起,在院子裏散步,舉止要和緩輕柔,並且使身心保持舒暢,切忌惱怒,從而使肝氣保持順暢,這是養生之道,如果違背,則會損傷肝氣,到了夏天容易罹患寒性疾病,減低了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飲食方面,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多吃甜,以養脾臟之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而春季肝氣旺,所以會影響到脾,因此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情況。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
而養脾胃宜多食熱粥,因為春季是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油膩之物會使陽氣外泄。
另外,春季雖然氣候轉暖,但因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乾燥、嘴唇乾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的蔬菜、多汁的水果以補充人體水份。
俗話說:「春捂秋凍。」由於此時剛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地脫掉棉衣,恐令風邪入侵體內,尤其是老人。
古人《攝生消息論》說:「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理,時備袷衣,溫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意思是老人的棉衣不要一下子脫掉,而要一層層地減少,準備幾件有夾層的衣服,根據天氣情況隨時增減夾層以應溫度變化。
春捂要適度,捂哪裏也有講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說,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就是說,下身應多穿一些,上身可以少穿一些。中醫認為「寒從腳起,濕從下入」,因此下身保暖非常重要。◇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