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三權合作論,並不是管治學的理想,也並不能在現代的政治學說中找到甚麼呼應,反而是與儒家的思想強調了對政權的有效管治,維護社會的穩定為要務,十分一致,主要原因,法家本來就是源於儒家。亦可以說法家只是儒家的變種,而儒家的「內聖外王」之道,用禮去規範天子及士大夫(貴族)的行為,也只是從政權的穩定性為出發。

孔子死後,儒家分為多派,他的學生中有子夏跑到山西民間教書,帶出弟子荀子,商鞅等。同代還有講「術」的申不害,講「勢」的慎到。荀子兩個學生將法家的理論集大成及予以成功的實踐,雖然強大的秦朝為期不長,但為後世想富國強兵的當權者所稱道。這兩位法家人物就是韓非及李斯。

在司馬談的六家要旨之中,形容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這倒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所在,也是嚴刑峻法雖然不受百姓歡迎,但若然為政者真的做到不別親疏貴賤一律平等,百姓亦樂意支持。習近平幾年來大力打貪,也實在能為他的強勢領導打好基礎。倒是香港人慣享法治平等,反而慣於雙重標準,這倒不單是那一派的問題,是封建餘毒作怪。

司馬談也不欣賞法家,說「親親尊尊之恩絕矣,可以行一時之計,不可以長用也」。這其實也代表了中國人的社會關係,始終還是以關係,親疏互惠為本。而法家「嚴而少恩」,是難以持久有效的。習近平的法家新政能否長期有效,從而真正令到中國崛起,富國強兵,視乎他在其它方面的管治能否也能配合作改革,但顯然習近平沒有其它方面的新思維,既不講民主,也對香港人引以為傲的三權分立政治文化嗤之以鼻,下令要從根本上改變,可見他的法治思維還是十分中國式的。

「治與亂」,「興與衰」,在政治上似乎是中國的宿命,身處於崛起的時刻只是幸運,不值得高興。

法家主張中央集權,反對分封世襲制,習對一國兩制不應有興趣,港人想永續《基本法》及一國兩制,太天真了。無論對寫文章講民主的人,或是以行動爭取改革的人,法家都是絕無好感而要打擊的。香港人愛「以文亂法」及「以武犯禁」,信法家者視為天敵,很快會成為被專政嚴打的對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