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立法會議事規則為建制派議員順利修改,這是意料中事。佔少數的民主派議員「拉布」的能力有限,拖延多一點時間亦於事無補。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動員廣大市民到立法會外示威聲援。
網上有不少激進言論批評民主派議員無能,亦有言論質詢「勇武派」「自決派」「港獨派」在那裏。愚意以為民主運動的團結最為重要,上述的內耗應該避免。目前民主運動陷於低潮,在威權政府的高壓下,能做的不多,亦不宜作無謂的犧牲。
每一個人應反求諸己,自己對得住良心,盡了自己的本份就可以了。盡了力,就維持到自己的尊嚴。現階段民主運動應該準備作長期的抗爭,盡力阻止特區政府的有效管治,拒絕與特區政府合作,避免互相攻擊,破壞團結。
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選舉仍然是最重要的抗爭。而要扭轉目前民主運動的劣勢,有賴開展新型的地區工作,拓展社區網絡,以有限的資源提供社區服務,抗衡親中陣營的服務網絡。這不是甚麼了不起的戰略,但一直執行乏人。
去年底選舉委員會選舉,湧現了一批年輕的專業人士,願意參與民主運動的抗爭,這是難得的新生力量。要是能在每一個區議會的選區,都能建立一個服務組織,網絡十多二十位願意提供服務的專業人士,能為坊眾提供法律諮詢、醫療、社區建設、心理治療以至各類社區服務,這樣,民主運動就有一個有力的社區網絡。
要一位年輕的專業人士投身競選和出任區議員,是一項艱難的承擔。但相信不少專業人士樂意每年貢獻十個工作天以下的時間為社區服務。一旦有了一個核心組織,就會有更龐大的動員力量,退休人士自是社區服務的生力軍。目前需要的是十多位有一點號召力的領軍人物從事組織工作。
在威權政府治下,民主運動要不斷製造機會,讓普羅市民在避免付出高昂政治代價的環境下參與、表態。新加坡的市民都知道反政府示威的政治代價,但過去兩三次大選,有接近四成的人投票支持反對派政黨。本港民主運動是否能動員七成的選民支持其候選人呢?
人心未死,這是香港社會的感受,特別以年輕一代為然。我們不應呼籲他們作「勇武抗爭」,但我們應該努力不斷製造讓他們表態的機會,而這種政治表態能讓廣大市民參與而不用冒任何重大政治風險。
我們要承認,社會上有相當濃厚的失敗主義心態。作者本人有不少中產朋友,他們都準備移民或作順民,但他們心裏仍然不服氣,仍然鄙視「賣港」的建制人物。民主運動有責任作中長期的規劃,讓他們有參與的動機和機會。
我們最起碼的承擔,就是避免互相攻擊,反求諸己,做好自己的責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