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對現代人來說,好像是很疏離遙遠的,但其實只要進一步細究我們生活中的習慣與用語,就會發現許多平凡的事物背後,都有歷史與文化的承傳,比如:「特別」這個詞。
「特別」,在現代漢語中可說是相當常見的一個詞了,然而這個看似平凡的詞,其實來源於中國古代天子的郊祀禮,並隱含了貫穿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敬天價值觀。
想要了解「特別」一詞,則必須先看看專門講述規章制度的儒家經典《禮記》。
在《禮記.郊特牲》一文中,說明了周代各種禮儀的規範,其中的郊祀禮是由天子親自主祭,並隨著歷代的沿革一直流傳到清末的大禮,往往需要經由數月的準備才能完成。
根據《禮記》,郊祀是為了迎祭日照最長的一天,因此要在夏至前,由天子穿戴整齊到水澤邊向天占卜選定日期,於都城南郊舉行。舉行儀式時,天子必須戴冕旒之冠、穿日月山河錦繡袞袍,以象徵代表萬民萬物;用最簡樸的陶器作為禮器,以象徵效法天地質樸的本性,並表達緬念先人篳路藍縷的始創精神。
然而儘管貴如天子,在舉行郊祀時的牲畜仍不能自行選定,必須鄭重占卜,在大群犢牛中選出一隻上帝的選牛,稱為「帝牛」。因為這頭選牛如此特別,因此被稱為「特牲」,必須「別群」單獨飼養,歷時三個月以上才可獻祭。因此「特別」就演變成為表示獨特唯一的詞語了。
那為甚麼天子要祭天呢?古人認為「萬物本乎天」,人們是「取財於地,取法於天」才能夠生養後代,知曉萬事萬物的道理,因此必須尊天敬地。天子作為萬民的代表,必須代替萬民祀天,以感謝上天哺育萬物的恩情,表示報本返始的意涵。
由此我們可發現,天子只是「受命於天」統治天下,並作為萬民溝通上天的代表,而非至高無上者,即使是人中之王,還是有天命的約束。當天子「逆天而行」、「暴虐無道」時,就會受到天災示警,甚至受上天的懲罰。因此,當周王統一天下後,仍以夏商敗德失天下為戒,發出「我不可不監於有夏,亦不可不監於有殷」的慨嘆。
隨著時代的發展,郊祀禮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到了西漢成帝以後,遂發展出完整的郊祀制度,演變成後來俗稱的「南郊祀天,北郊祀地」。然而在這一連串的變革中,天子向上天祈福,表示順應天命的精神,卻從來沒有改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