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國經濟局勢,實體經濟蕭條,長期積累的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泡沫以及內貶外升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逼近同時爆發的臨界點,加上近期大型外企撤廠或關閉研發中心,都在預兆中國經濟有可能要出問題。

9月,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準普爾因擔憂中國經濟債務問題,再將中國評級由「AA-」降至「A+」,外界預計這次評級將再次把中共當局置於火山口上,本輪維穩壓力料更險峻。

5月,另一家評級機構穆迪調低中國主權評級後,中共以堵截民企資金外流的方式,穩定人民幣匯率,強力維穩,表現在5月以來的人民幣升值約佔今年以來升值幅度的90%。

一直以來中共在經濟上希冀「保六望七」,保持外界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良好預期;而外界亦把中國經濟比作剎車失靈的高速列車,一旦減速,那結果就是崩盤。在標普、穆迪降級後,外界不禁猜測:中國經濟是否減速?經濟中的「灰犀牛」能被馴服嗎?還有,未來的中國經濟走勢如何,解決中國經濟問題的關鍵是甚麼?

中國經濟減速 是否陷入經濟衰退

根據CBB International周二(9月26日)發佈的《中國褐皮書報告》(China Beige Report)表示,或許今年中國經濟能保持正面增長,但明年恐會不樂觀。原因是在減債和削減過剩產能上無太多做為,而過去政府投資帶動的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也可能很快會結束。

2017年以來,中共當局提出加強對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控制,但報告駁斥了中國經濟有所進步的看法。

報告指出:中國削減鋼鐵和其它大宗商品產能的計劃,實際上並未發生;而企業借貸持續上升,去槓桿看上去像是神話;經濟的側結構性調整並未出現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的再平衡;同時,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及過去,但獲利上揚(註:極可能是因為物價上漲導致帳面盈利增加)。

日本經濟新聞最近的評論也表示:「一直堅挺的中國經濟開始緩慢減速。」從2017年年初開始,在利率上升和房地產市場收緊的政策下以及中共當局相繼關閉中小型污染企業,中國最新公佈的8月份主要經濟統計指標顯示,中國經濟生產和投資增長率出現縮小,其中投資降至199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表一:中國大陸8月多項經濟指標減速,但批發物價上漲
項目 7月   8月 備註
出口 7.2 5.5 家具、紡織品、服裝等出口低迷,人民幣升值影響
固定資產投資 8.3 7.8 民營企業投資低迷,十八年來的新低
工業生產 6.4 6.0 高溫多雨,加上環境監管影響
房地產銷售面積 14.0 12.7 地方政府限購使購買減速放緩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0.4 10.1 化妝品、通信器械堅挺,電子商務拉動
批發物價指數 5.5 6.3 鋼鐵、煤炭、紙、化學原料價格明顯上漲

註:經濟指標為同比增長率(%),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銷售面積分別為1—8月和1—7月的累計。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7年8月主要經濟統計數據(大紀元製表)。

那麼中國是否已經陷入經濟衰退?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告訴大紀元:「正常國家連續2—3個季度經濟指標下滑就是衰退,中共不敢告知真實數字,現在是在慢慢釋放數據。」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商業周期委員會對經濟衰退下的定義為:持續超過數月的經濟活動嚴重下滑,通常體現在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實際收入、就業、工業生產和批發零售銷售等方面。

當經濟陷入衰退時,GDP下降、失業上升,並往往伴隨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謝田表示:「隨著房地產、股市泡沫破裂,通貨膨脹上漲,然後企業、銀行大規模破產;破產以後進一步失業、進一步通脹失控,經濟進入大衰退。5—10年後才能慢慢恢復。」

謝田開玩笑地說:「按照常理來看,中國經濟應該已經崩潰了好幾次。」如今中國經濟通脹靠瞞、房價靠撐、銀行靠保,失業(數據)沒真,企業欠債很多,「因為政治手腕撐著(經濟)不破,但是問題還在,且拖得越久、破壞力越大」。

比如通脹指標上,靠的是編造虛假數據,他說:「醫療、教育漲那麼多,通貨膨脹率指數卻上不來。」在老百姓覺得荷包變鼓、處處漲價、錢不值錢的時候,北京官員還在強調「通脹可控」。

最大「灰犀牛」房地產 既不敢破也不敢降

在7月中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黨媒刊發評論員文章提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引起媒體對「灰犀牛」的關注。

「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華爾街見聞》刊登題為「比『黑天鵝」更可怕,中國最大的『灰犀牛』究竟是甚麼」,指中國有三頭「灰犀牛」,離其衝擊力爆發的時點越來越近,其中,房地產泡沫是最大的「灰犀牛」,符合世界所有房地產泡沫的兩個特徵:一是周期長,一輪大牛市超過十年;二是泡沫破裂時,想要逃生非常困難。

第二頭「灰犀牛」是「貨幣貶值、資金外流」,引發類似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金融動盪。第三頭「灰犀牛」是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加。此外,還有影子銀行、地方債務存在的問題,均比中共官方承認的現狀要嚴重。

那麼這些「灰犀牛」能被馴服嗎?先來看居高不下的房價,似乎並不那麼容易駕馭。首先,房價本身缺乏基本面支撐,而在回歸理性價格的過程中,還容易掉入消費者陷阱中。

上海交通大學金融學教授朱寧從消費者行為預期的角度,分析了房價下跌、中國經濟的兩難。一方面,如果救市,強力介入,會形成新一輪暴漲預期,他說:「既然政府會兜底,投機者為甚麼不再賭大一點,槓桿為甚麼不再加高一點?」

另一方面,不救(市),任其發展的話,「持續的下跌會進一步擠壓市場上僅存的投機需求,從而引發資產價格的進一步下跌,乃至誘發像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那樣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其實過去諸多的研究也證實,泡沫崩盤過程中摧毀財富最多的時機,不位於泡沫頂端,而是位於資產價格下滑過程。政府介入形成的短期市場穩定及至報復性價格上漲,很可能吸引最後一波邊際投機者進場,成為最終的接盤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捧得越高、摔得越慘」。

從宏觀角度看也是如此。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周海濤表示:「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中最重要的資產項就是房地產,而最重要的負債項就是按揭貸款。如果房價出現快速下跌,高槓桿的住戶淨資產將迅速貶值,甚至出現破產。」

還有學者表示,中國房地產泡沫和地方政府債務連在一起,地方政府靠推高房價中飽私囊,所以不敢也不願讓房地產泡沫破滅,同時房地產又是吸納流動性過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並跟中共銀行捆綁在一起,所以如果貨幣政策不發生大的轉向,短期內房地產出問題的可能性或許不大。(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