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黃曆八月節,仲秋之始,從陽曆9月8日前後一日到下個節氣「秋分」前的這段期間。2017年白露節氣在9月7日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白露」說:「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白露在秋分前,天地之氣寒萌熱退是這個節氣的徵候。在白露之前的處暑節氣,還有這樣的俗諺:「處暑十八盆」,表示處暑之後還要沖涼個十八天左右,還不是真正的秋涼。處暑過後白露來,俗諺說:「白露不露身」,提醒人身體不袒露,也就是真的秋涼了。
節氣與物候
冷空氣南下,澄淨了天宇,雲淡天朗、秋高氣爽是白露時節的典型氣候。這時節可以看到雁字南向、玄燕南返等季候現象。《逸周書・時訓解》:「白露之日鴻雁來。」
詩人白露時節即景詩展現物候風貌:
「雲斂千山出,風高一雁飛。」(清・陳觀《白露日歸途即目》)
「淡碧晴空雁字回」(宋・阮閱《往知袁州道經末山》)
「仲秋四日雁橫天」(宋・陸游《白露二首 其二》)
上述這些詩句都描述了白露時節的物候象徵——鴻雁南飛,成就了許多詩篇中的經典詩句,成了中國文化中的經典印記。
《禮記.月令篇》記載白露節氣物候:「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饈)。」此時,除了候鳥南飛,鳥兒們也開始收藏準備過冬食物了。
白露近中秋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白露是八月節,傳統中國人重視的節日「中秋節」,一般就在白露節氣的前後。看到淡碧澄空雁字南回,就近中秋了。元代張翥有《閏中秋是日白露節》一詩,詩吟:「早雁聲中露欲霜」。2017年閏六月,故而中秋晚到。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一剪梅》寫紅藕香殘清秋時節,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名句。雁和滿月相繫,雁和情戀相牽,跨千年到如今,印象深刻人間情篇。
補白露 節氣養生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白露是典型的秋季氣候了,養生調養明顯不同於夏天的作法。這時也是啟動「白露補身」增進免疫力的時機了。以下講講白露節氣養生的一些概念。
一、白露到注重保暖
俗諺「白露不露身」提醒人「白露」節氣一到,特別當留意身體保暖。因為這時節天氣明顯轉涼,尤其早晚溫差大,不要掉以輕心。
二、傳統「補露」習俗
中國人普遍有冬至進補的概念,其實古人進補的作法是周備、漸進的,天氣轉涼,白露節氣開始就「補露」了。若在此時透過滋補提昇自身免疫力以及禦寒能力,下半年的體質自然能有較好的抵抗力。
每個節氣都有當令的食材補品,往昔相傳一些白露當令滋補聖品,例如福州吃龍眼、南京飲白露茶、溫州採「十樣白」蔬菜煨燉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江浙釀造「白露米酒」。有的地方農家則在白露時吃蕃薯(地瓜),說是得以一整年吃番薯、番薯絲飯不會發胃酸。
三、天乾氣燥,防燥養陰
因為秋天乾燥,養生注重「防燥養陰」。「防燥養陰」要少食辛辣,炸的、烤的乾性食物避免吃;蔥、薑、蒜、辣椒、烈酒等等辛味燥熱物品少吃,以防止辛溫助熱,以免加重肺燥指數。油炸、肥膩的食物對陽氣下降的腸胃也是沈重負擔,不利滋陰。
四、五行相生相剋的食補
從中國文化中五行理論來看,秋天屬金,五行顏色為白,這些屬性都和傳統食補食療的取用原理相融為一體。
肺屬金,所以秋天保健首先注意保護肺部和呼吸系統。適時地補充水份防止口乾舌燥、身體乾燥,少吃寒涼食物,以免傷肺、傷喉嚨。瓜果一般屬涼寒性為多,一次食用不要過度,現代人喜愛的生食青菜沙拉,最好也是過了熱氣、川燙一下再食用為好。
選用食物時,可多選用白色的,例如梨子、香蕉、白木耳、杏仁、百合、山藥、蓮子⋯⋯等等,這些適合秋天潤肺生津、養陰清燥,都是不錯的選擇。
食酸強肝。秋天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所以防燥同時要強肝。「酸入肝」,酸味食物適合秋天飲食,可以強肝,還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的功能;當然,食用必須適度,過猶不及。
五、粥品和燉湯秋天滋補聖品
選用粥品和燉湯取代溫補、熱補藥膳。粥品、燉湯食材多取用秋天的主色,白色食品,特別適合秋天的滋補之道,對緩解秋燥、生津養陰也有不錯的效果。有的中醫師,建議人採用西洋參代替人參,滋補不燥熱,清火生津,食療更佳。
「雲斂千山出,風高一雁飛。」白露節氣到,好像歲的腳步又貼近了一層。「補露」強健身心,放鬆心緒,調整年度計劃的腳步,穩健地、精進向前吧!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