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入秋,七夕、中秋,接踵而來,涼風吹秋聲,愛情的聲紋也在胸臆中幾分蕩漾、縈迴。幾千年的中國文化中,積澱著許許多多七夕和中秋的情分,一千零一夜說也說不完。大紀元【千古愛情 婚姻佳話】系列說說天長地久的愛情故事,陪伴讀者迎七夕、中秋佳節。
愛情婚姻經典詩篇
中華文化中,愛情婚姻的經典詩篇,常在情人之心的,就是一首《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時心中揚起的情歌名句,從古傳頌至今。《關雎》是《詩經・周南》的開章之篇,描繪「君子」對賢德淑女鍾情、相思,進而君子與淑女完成天作之合。《關雎》情歌,明確了天作之合的愛情與婚姻的定位與意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詩中擔綱演出的「君子」與「淑女」是誰呢?《毛詩序》中說《關雎》是為了闡明「后妃」之德。詩篇中的「淑女」指示某位「后妃」。《詩大序》記載,指出這是讚頌周文王及夫人太姒的一首詩。在春秋時代,「君子」並不是一般的稱謂,而是對「吾君之子」的敬稱。《周南・關雎》是周國的國風,故而「君子」當然指周國的國君之子,西伯姬昌,後來追尊諡號周文王,那文王的「后妃」就是太姒。
君子與淑女的初遇戀歌
周文王姓姬名昌,季歷之子,商紂封其為西伯,即西部諸侯之長,亦稱西伯昌、西伯侯。子周武王開創周朝,追尊諡號為周文王。《關雎》詩篇刻錄了周文王和太姒的戀愛與結婚進行曲。
文王在渭水濱邂逅一窈窕淑女。短暫的際會、交談,那位美麗佳人的笑顰倩影、勤勞賢慧的嘉德丰采,讓文王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文王和太姒的初遇,短暫的交談有如星際的交會,擦出無際的光亮,靈犀相通愛慕相繫。分離後夜夜日日輾轉反側,不論是在夢中或是醒來,都是蕩氣迴腸的思念,念念不忘那善良賢慧的佳人丰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
周文王對妻子太姒一見鍾情的初遇情歌,真率熾熱的愛戀細膩深刻、蕩氣迴腸,傾瀉思慕和追求的心意。對愛情的浪漫嚮往、寄予結婚共組家庭的心願,這正是亙古以來有情人心中的嚮往,也是最美麗、莊嚴的愛情詩篇、婚姻樂章,成就家庭人倫穩固社會的基礎。從歷史的繪卷中看,文王和太姒的愛戀與婚姻,建立人倫規範,成家安邦,環環相扣,是冥冥中早有安排的天作之合。
堅貞雎鳩 神賜婚姻樂章
關關而鳴的雎鳩是一種水鳥,朱熹《詩集傳》說,雎鳩「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游不相狎」,就是說這種鳥固定配偶、情意專一;平常一起出游舉止高貴、裝重而不放浪。情意專一固定配偶的雎鳩隱喻夫婦間應有的倫常關係,以及莊重高貴的行止,而文王與太姒的愛情與婚姻正是這樣的典範。
結舟作橋娶親 天地生輝
據《列女傳・母儀傳・周室三母》記載,文王的妻子太姒(姒姓),出生於大禹後代的有莘氏部落(今陝西渭南市合陽縣東王鄉莘里村),在歷史上以賢德著稱。
太姒是出身於貴族家庭的公主,不但沒有驕奢習慣,而且品德高尚,史書記載她「德配天地」。她孝順父母、恭敬師長、忠敬愛夫,慈愛他人,節儉自持,專於各種女紅與家事,善良溫婉又有賢德、孝慈仁愛且深明大義。這樣善良美好的淑女打動西伯侯(後人尊稱文王)的心,讓他輾轉反側、日思夜念。周人敬奉神明,婚姻大事不可能草草決定,文王占卜請示神明,占卜的紋路顯示,與這名貞靜善良勤勞的淑女結婚非常吉祥,文王於是親迎於渭水濱。
太姒,窈窕淑女,在水一方。當時渭水湯湯,水上無橋,西伯侯為了迎娶太姒便造舟為橋。一艘又一艘的小舟,舟舟相連,成為浮橋。文王終得率領臣民迎娶思慕的情人太姒,「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迎親陣列跨過連舟浮橋將新娘迎進西伯侯的領地西歧;周國百姓歡呼雀躍,結彩懸花舉國賀慶。彼時,鐘鼓鳴奏,隆重歡慶,楊柳青青沐春露,渭水河花翠清揚,氤氳瑞靄呈嘉祥,天作之合天人同慶,場面何等盛大光彩!
《詩經・大雅・大明》記載文王和太姒天作之合的景象: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
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在洽之陽、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俔天之妹。
文定厥祥、親迎于渭。
造舟為梁、不顧其光。
后妃之德 聖君之佐
文王盛大光彩迎娶了思慕的窈窕淑女太姒,爾後,夫妻一體齊家、治國合作無間,開創了令後代敬仰的德政偉業。
太姒旦夕勤勞、全力以赴地扮演賢妻、良母、后妃、輔臣的角色。文王在賢妻的輔助之下沒有後顧之憂,專心致治,大興教化。謙虛慈悲為懷的文王秉承先祖遺風,以仁德治國,行剛健布厚德「網開三面」,敬賢德、護老幼,慎罰保民。他身穿樸素布衣,心繫著吾土吾民,國人有獲罪於紂王的,他用自己的土地作交換贖回獲罪的子民。
文王的聖德有如風吹草偃,引來許多賢德名士歸附他。歷史上有名的辭讓避位而隱居山中的伯夷、叔齊,聽說文王對老人很敬重,也專程來歸順。文王這些仁愛的治國之道創造了偉大的政治典範,讓孔子做夢都想回到周的時代。
當時有虞和芮國人有土地糾紛,爭訟不能解決,因為聽到西伯侯聖善賢明,諸侯間若有紛爭都找他評斷,就前往周國去找西伯審斷。他們入了周國之地,一路看到這般景象:農夫在田間小陌互相讓路,晚輩總是禮讓長輩;來到城鎮,看到男女授受不親分道行走,頭髮斑白的老人身上不負重物;來到朝廷,看到士人禮讓大夫,大夫禮讓卿相。這兩人一路走過來,還未見到西伯就感到無地自容,互道:「我們爭的,正是周人以為恥而不要的,再前往見西伯,只是羞辱自己罷了!」於是返程相讓而去。諸侯聽到了,都說「西伯蓋受命之君」。
後人尊稱文王之妃太姒為「文母」,和文王的祖母太姜、文王的母親太任並稱「周室三母」,是天下母儀的典範。太姒繼承文王祖母太姜和母親太任的美德,日日夜夜、旦夕勤勞,孜孜矻矻光大了主婦之道、賢妻之德,母儀天下。文王晚年時,周國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二」了。「文母」太姒為被後人尊為「周十臣」(周朝十位著名大臣),是周十臣中唯一的女性。太姒十分注重十個兒子的品德教育,其子武王開創了周朝偉業、周公制禮作樂,為周代社稷和後世文化奠定了基礎,太姒則樹立了中華民族「后妃之德」的典範。
史上留下「文王治外,文母治內」的讚美,後世稱妻子為「內子」、「內人」,稱丈夫為「外子」的典故,據說也是由此而來。周文王和太姒的天作之合,譜下中國經典的愛情之歌、婚姻樂章,從古傳唱至今。
*註:《列女傳》故事之頌文,稱讚太姜、太任、太姒三姑的賢德成就周文王、周武王的大業興邦,尤其是太姒最賢德。頌贊:「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大姒最賢,號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