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勸明太祖子朱椿修道,蜀王椿不喜道,但羨慕張三豐老而益健。張三豐勸說:「做藩王雖好,無所求才能避禍。」圖為武當山南巖宮。(Gisling/維基百科)
張三豐勸明太祖子朱椿修道,蜀王椿不喜道,但羨慕張三豐老而益健。張三豐勸說:「做藩王雖好,無所求才能避禍。」圖為武當山南巖宮。(Gisling/維基百科)

明洪武年間,明太祖封子朱椿為蜀王。此時川中安定,人們安於逸樂。張三豐一日方冠博帶,神采翩翩見蜀王。蜀王椿不喜道,但羨慕張三豐老而益健,行走如飛,欲留張三豐……

《張三豐真人秘傳仙方》中記有「五行論」,論及道家五行學說與人身五臟之間的相生相剋對應關係。(Fotolia))
《張三豐真人秘傳仙方》中記有「五行論」,論及道家五行學說與人身五臟之間的相生相剋對應關係。(Fotolia))

張三豐笑吟:

等閒釣罷海中鰲,一笑歸來祖晉陶。

花吐碧桃春正好,筍抽翠竹節還高。

心懷鳳闕龍鱗會,身寓龜城馬足勞。

何必終南論捷徑,宦情於我似鴻毛。

——《題玄天觀寄蜀王》

張三豐告訴蜀王自己其實是張三豐,將和海島的仙人去遠遊,做藩王雖好,無所求才能避禍。蜀王椿作詩送之:「吾師深得留侯術,靜養丹田保谷神。」蜀王后來避過削藩之災。

張三豐曾寄居成都環衛姜指揮家,而人不識。張三豐常戴一頂大斗笠,可是再小的門出入也不妨礙,他隨手折下枯梅枝,插到土裏就能生長,特點是花頭向下,因此成都當年還有「照水梅」一說。

《邛州志》載:張三豐雲遊名山至成都,居住青羊宮一個多月,然後來到大邑鶴鳴山。鶴鳴山北依青城,南鄰峨嵋,西接霧中,為道家名山,有二十四洞,山有石鶴,千年一鳴,鳴則仙人出。

張三豐入山時,石鶴復鳴。張三豐在《鶴鳴山》中寫道:

沽酒臨邛入翠微,穿崖客負白雲歸。

逍遙廿四神仙洞,石鶴欣然嘯且飛。

《張三豐全集》記載:「洪武末,有道人遊邛之鶴鳴山。山有二十四洞,應以二十四氣。道人入山時,石鶴復鳴,人咸驚異。居半載,入天谷洞不出。洞門書『三豐遊此』四字,時已一百餘歲矣!」

鶴鳴山不少名勝古蹟,都與張三豐有關,如訪仙巖、迎仙閣、天谷洞、張神仙祠、張神仙祠堂記碑、迎仙閣記碑。

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龍虎山道士吳伯理,奉明成祖御旨,捧御書入鶴鳴山,迎請真仙張三豐,建迎仙閣。

六、鶴至貴州

貴州中部的平越福泉山,歷史悠久,漢武帝平且蘭國,封夜郎侯為夜郎王於此。張三豐曾流連此山。「崇山處處有仙鄉。」

萬曆年間出版的《張仙遺事》載有眾多的詩賦和仙蹤道蹟。福泉山因山上的一眼泉水而得名,傳說「福泉」井水不夠居民飲用,張三豐揹疊翠峰的一座山去貴定換回一口吊井,置於福泉山上。

《平越府志》載,張三豐福泉山修真處:「前為高真觀,後為禮斗亭,亭前有浴仙池,夏不溢,冬不涸,可以療病。」相傳這浴仙池是張仙人穿草鞋一腳踏出來的。 

《張仙遺事》載,張三豐在高真觀後結蘆修煉,留有〈平越福泉山禮斗吟〉:

此山雲水盡澄清,夜夜焚香表恪誠。

首載蓮花朝北斗,星君為我著長生。

張三豐留下頗多神蹟,如福泉附近武勝關,有個倒馬坡,石壁如屏風,百丈絕壁懸崖上有張三豐遺影巖,「首戴華陽冠,側身杖策而行,分明可見。」旁有「神留宇宙」四個大字。後當地人稱福泉古文化為三豐文化,稱福泉為神話世界。

七、辟邪扶正

到元、明之時,因道德下滑,史上再次出現小道、方士及妖僧、濫儒充斥朝野的現象,極大地干擾了人的正信,張三豐每次遇到,常施術戲弄懲罰。 

有個道士名叫鄧常恩,僥倖做到太常卿這一高官,他為人極為陰險狠毒,以至害人致死。誰知那人陰魂不散,化為厲鬼,常在鄧府作怪。鄧做道士時,就聽說太行山西有位馬仙翁,能用神箭射鬼,人們去求他,沒有不靈驗的,於是派徒弟陳歪兒去求馬仙翁的箭術。

陳歪兒奉命上路,行至中途,碰見個道人,神態軒昂,手執長弓,腰插七箭(長弓寓「張」,七箭,寓「三豐」二字筆畫七畫),自稱能射鬼,百發百中。陳對他半信半疑,因是同路,且跟著同行。

晚上,在一座破廟中過夜。林深月黑,竹林古木中傳來啾啾鬼叫,陳歪兒十分驚怕。道人卻說:「不用怕,你正好可以看我的神箭。」便在窗隙中一箭射出去,只聽到那鬼哀號著逃去,陳大為欽服。次日早晨,叩頭懇請道人傳他法術。道人十分慷慨,立即傳給他神箭之術。

陳歪兒回來見師父,謊說:「馬仙翁已經尋找不到了。托師父的福,路上遇見神仙傳了箭術。」常恩聽後大喜。這天夜裏月色朦朦,府中花園鬼聲又起,急忙讓陳顯一顯他的神技。常恩自己則轉過迴廊,在對面樓上監視。

陳戒備不懈,忽然見一鬼飛入對面樓上,陳便挽起強弓,一箭射去。箭聲響處,只聽一聲大叫,有東西應弦而倒。點起燭火一看,卻是鄧常恩。回頭再找陳歪兒,早已逃之夭夭。

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年中,很多方士騙皇帝,被皇帝封為真人。一僧名札巴,緊步其後,獲寵於皇帝,得賜號大智慧佛,於是出入乘高車,顯赫權貴,招搖過街。一天札巴回到賜院,突然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道人在牆壁上題詩嘲笑戲弄,款落為坤斷補(坤卦斷而言補者,為豐字)題。札巴見之大怒,命士兵抓捕道人,忽然風沙驟起,道人不見蹤影。於是人人皆知此為真仙三豐所為。

然而,如遇真修的僧道,張三豐則讚譽饋贈。張三豐在夔府(今重慶奉節)開元寺遇到廣海和尚,盤桓七日,甚為投機,臨別時留詩云:

深入浮屠斷世情,奢摩他行恰相應。

天花隱隱呈微瑞,風葉琅琅詠大乘。

室密晝閒雲作蓋,庭空夜靜月為燈。

定中萬象無何有,到此誰能見老僧?

並為廣海留下草鞋一雙、沉香少許而去。後來廣海將張三豐留下的草鞋、沉香獻給永樂皇帝,得到永樂皇帝賞賜的玉環千佛袈裟。(見《峨眉山志》)

《張三豐全集》蒐集了這類故事。張三豐戲弄方士、妖僧,挽回道德宗風,坊間傳得有聲有色。

八、濟世仙方

2010年,在中國大陸已經失傳的《三豐張真人神速萬應方》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被發現,並得以複製回歸中國。《三豐張真人神速萬應方》有四卷,是明代孫天仁(容山探玄子孫天仁)編集的道醫典籍,東京國立博物館所存為日本江戶(1603~1867年)初期抄本。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編集《本草綱目》時參考《三豐張真人神速萬應方》,並轉引其中六十多首藥方。

《三豐張真人神速萬應方》卷一為《張三豐真人秘傳仙方》,該書記載為張三豐元時遊天台山從石匣中得「藥方一本,記二十四方。」永樂二十年(1424年)九月胡濴奏稱在武當山得到三豐真人授予的「秘奧二十四方」。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收錄其中的神仙失笑散、鍾離濟世散、紫花地丁膏、神仙瑪瑙餅和真人碧雪膏。 

除二十四方仙方,《張三豐真人秘傳仙方》中記有「五行論」,論及道家五行學說與人身五臟之間的相生相剋對應關係;亦有「龍虎」、「黃芽」道家煉丹術語;並有「忍耐」、「存德」等修心養性的道家修煉內容。

而《三豐張真人神速萬應方》卷二《醫科世系節要》有關醫德的論述與張三豐的《醫藥篇》同出一轍。

三豐蓑笠

張三豐雲遊到岐陽王(明開國功臣李文忠)處,留下蓑衣和斗笠,對岐陽王說:「你家不出千日會有飛來橫禍,全家人沒有食物,危難時,你可披著我的蓑衣,頂著我的斗笠,在花園裏繞圈,邊走邊呼叫我的名字。」岐陽王心存疑惑,但還是把蓑笠珍藏起來。

過了兩年,朝廷突然興起大獄,岐陽王也被牽連。岐陽王全家都被幽禁在王府裏,不給糧食。家裏的餘糧眼看就吃完了,岐陽王想起張三豐的話,就依照張三豐所說的那樣呼喚張三豐。馬上花園和府中隙地裏都生出了穀米,不到一個月就長熟了。全家人靠吃穀子才得以不被餓死。穀子吃完了,朝廷才有人提議要給岐陽王家供米。以後岐陽王再呼喚張三豐,穀子就不生了。

岐陽王從此將張三豐所贈蓑笠視為神物。人有甚麼病,取蓑衣上的棕絲煎水喝,病馬上就好。後來掌管東廠的一個太監得了痢疾,就倚仗權勢把蓑衣和斗笠奪去,取棕絲煎水喝,服後反而痢疾更重,一命嗚呼。後來蓑衣和斗笠被收歸皇宮珍藏。( 因篇幅所限,有刪節,未完待續 )◇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