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在民間聲名遠播,神乎其神的仙蹟,使之成為家喻戶曉的活神仙,震動天子。《張三豐全集》記載,自明太祖就開始了對張三豐的尋訪。 洪武十七年甲子夏,詔求故元退老、一百三十七歲老人、武當山隱士張三豐,不見。十八年春,以張三豐弟子沈萬三、邱元靖再求武當山隱士張三豐,又不見。二十四年夏,又以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範大真人、總領天下道教事的張宇初,求武當山隱士張三豐,始終不得見。

詩為神之靈性流露。張三豐在《詩談》中記載呂洞賓等真人神仙之妙句。圖為韓湘子、曹國舅二仙會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詩為神之靈性流露。張三豐在《詩談》中記載呂洞賓等真人神仙之妙句。圖為韓湘子、曹國舅二仙會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詩為神之靈性流露。張三豐在《詩談》中記載呂洞賓等真人神仙之妙句。圖為韓湘子、曹國舅二仙會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詩為神之靈性流露。張三豐在《詩談》中記載呂洞賓等真人神仙之妙句。圖為韓湘子、曹國舅二仙會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十、金殿飛昇

永樂間,侍讀胡廣上奏張三豐深有道法,並呈上張三豐的《捷要篇》,雖然其中奧妙深不可測,但明顯看出內含玄機。戶科給事中胡濴,曾與三豐相識,成祖慕張三豐高風亮節,命胡濴遍巡天下,訪求隱士張三豐。

過了五年,不見胡濴回京,成祖刻刻不忘想見三豐之心,心想三豐雲車不定,但總會回到武當山,就命張三豐弟子孫碧雲到武當山等候張三豐,並致書相請。書中說,成祖「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範」,仰慕張三豐「超乎萬有,體合自然」之懷。

「朕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範。嘗遣使致香奉書,遍詣名山虔請。真仙道德崇高,超乎萬有,體合自然,神妙莫測。朕才質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誠願見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謹致香奉書虔請。拱候雲車鶴駕,惠然降臨,以副朕惓惓仰慕之懷。」

成祖「命安車迎請」,其意之誠,其禮之至,古今無二。然而張三豐隱而不見,回詩一首,讓弟子孫碧雲轉交成祖,說成祖本「福德無疆」,唯願陛下能「澄心治理,屏欲崇德」,而長生之訣就在「澄心寡慾」。

後明成祖大修武當,祭拜真武大帝。建「遇真宮」,塑像祀奉張三豐。永樂十四年令尚書胡廣繼續尋訪。胡廣星夜抵武當,焚香泣禱。三豐見胡廣情切,先自飛身而去。成祖正在上朝,得見張三豐,笑而問道。張三豐於是唱了一曲訪道求真走天涯的歌,唱罷,從容走下台階,一時卿雲瑞彩,彌滿殿庭,良久始散,張三豐飛身而去,君臣歎異,始信世上果有真仙。

天順三年,明英宗素敬道德之士,張三豐鑑其誠,乃現身宮中謁見。張三豐紫面凝朱,修髯如戟,髻垂腦後,和玄武(真武)的模樣相同,腹大肩厚,腰絛首笠而來。稽首言曰:「臣三豐願陛下修己安人,黜邪崇正。」然後就隱去了。於是明英宗親製誥文,封為「通微顯化大真人」。

成化(明憲宗)時僧、道兩徒,濫竊封誥,貪縱不法,明憲宗厭之,因科道官進奏,遂削僧、道兩徒國師、真人之號。成化二十二年春,為表張三豐高風峻節,明憲宗特封三豐為「韜光尚志真仙」。

嘉靖四十二年,明世宗晚年頗好密宗,得知張三豐顯化南京,於是找來全部張三豐著作,讀了《玄要篇》後,歎曰:「我朝真仙也。」於是封張三豐為「清虛元妙真君」,並在張三豐舊日棲身處,建「清虛觀」祭祀張三豐。

天啟三年,明熹宗因時事多故,宮廷中設箕求仙,忽見紅光覆座,光中現張三豐真容。帝叩曰:「真仙教我,真仙護我。」降語甚密,移時隱去。帝感之,封張三豐為「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

在明、清兩代,四百年間,張三豐真人的神蹟不斷,大明朝皇帝對張三豐鍥而不捨的尋訪,一次次的致書、加封,修建道家宮觀,在大明朝掀起了史無前例的崇道高峰,形成一個系統的大明玄教。

第五章 詩文醒世 陰騭迷中生

一、天口道人生

張三豐降生在一個新天、新地、宇內一統的新時代。成吉思汗「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震天聲,大恢土宇,輿圖之廣,歷古所無」(《元史》)。

成吉思汗祖孫三代三次西征,遠播中華文化,建立四大汗國於歐亞大陸,「併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元史》)。

忽必烈入主中原,定鼎大都(今北京),建大元皇朝,統領五色十異之世界。各種文化信仰紛至杳來,繽紛陸離。

面對迷於滾滾紅塵中不同根基、不同悟性、不同來源之眾生,張三豐作〈天口〉一文,指點迷津,述人身可貴、修煉可歸真、做人當重德行善、吃虧是福、天運與人心、敬神之要等真機,醒世化民。

向佛之旨

釋迦牟尼佛放棄王位出家修煉,菩提樹下開功開悟之後不斷昇華,講法四十九年後涅槃而去。觀世音菩薩又稱「觀音大士」,與阿彌陀佛和大勢至菩薩並稱「西方三聖」,自宋朝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之普遍情勢。

張三豐在《禪旨篇》點明,釋迦牟尼佛教人放棄包括人體在內的一切執著,觀世音菩薩啟迪人敬佛向佛,覺悟眾生。

仙品之分

張三豐在《玄音篇》中直指道家修煉當以德為本,講述修煉不同階段對應不同仙品。如遇有緣,張三豐願傳最上乘法,助其返本歸真,圓滿回升。

人身與五行

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構成世界內萬事萬物。張三豐在《五德篇》中闡述木、金、火、水、土,仁、義、禮、智、信與肝、肺、心、腎、脾的對應關係。

萬惡淫為首

《聖經》中講神用泥土造了人,傳說中女媧用泥土造了中國人。神規範了人的生活方式。人類社會的夫妻生活使人類得以繁衍後代,而非夫妻間的性行為則是敗壞人倫道德。張三豐在《淫惡篇》中警醒世人,淫亂會導致惡報天罰。

天運與人心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張三豐在《盈虧篇》中講述國家氣數與人心之關係,勸導為政者當居安思危,以修善養德為重。

慧眼品人

在迷中,人看問題的水平隨其道德層次的不同而不同。《人品篇》中張三豐展現了其獨有的品人之理。

吃虧是福

吃虧之時人多憤憤不平,《能讓篇》中張三豐勸人忍讓為先。

虛無實有

《虛無篇》中張三豐超越道、佛,講明虛心使人覺悟,放棄執著,無中能生有。

養生之術

修真之道常常混同於養生之術。《養生篇》中張三豐指出修真以超越生死輪迴,養生以延年益壽。

超脫生死

《五劫篇》中張三豐講述,人有生、老、病、死、苦,在輪迴轉生中業力輪報,超脫之道在於修善積福,返本還元。

敬神之要

《敬神篇》中張三豐闡訴人間萬事萬物皆在神佛掌控之中,敬神有大道與小道,警示藏奸之人有鎖去革心之結局。

積善愛人

《愛人篇》中張三豐道出世間萬物唯人最靈,有緣相聚,當互相珍惜、愛護、幫助,不能害人,善良終被天祐。

二、品談神仙詩

張三豐大道成真,遨遊於天地宇宙,會眾神於九霄雲外,訪群真於洞天福地,探諸仙於瀛洲仙山,詩詞唱和,好不快活。

詩為神之靈性流露。張三豐在《詩談》(見《張三豐先生全集》卷八《水石閒談》中記載呂洞賓、韓湘子、藍采和、崑崙麻姑、李白(清逸仙人)、詩神蘇軾(東坡先生)、邵雍、邱處機(邱長春)、陳摶等真人神仙之妙句,品談不同天國陸離多姿之仙風詩韻。( 因篇幅所限,有刪節,未完待續 )◇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