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文物師學會講師 陳剛

近年來,珍稀的官窯瓷器、古玉器、書畫等藝術品的拍賣價屢創高峰,引起了投資界的注意。《世界寶藝名城》藝術監督陳剛在本欄介紹宋代五大名瓷,及其過往30年在古玩市場的有趣見聞。陳剛是香港文物師學會主席,近十多年來專營古董買賣,是古代瓷器、青銅器、玉器的資深專家。

「縱有家財萬貫,不及鈞瓷一片」,同屬青瓷系的鈞窯,被後世視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但是鈞窯之名卻不見於宋代文獻。民國劉子芬《竹園陶說》記載,「唐宋人尚青,明清人尚紅,近日西商則重紫,鈞窯紫器一枚價值萬金」,可知中國的經濟發展,往往受到西方價值取向影響,就是最近十年的藝術品金融化也是如此。

宋代鈞窯址已被確認在河南省禹州市一帶,古稱禹縣,燒窯自唐代開始出現,北宋晚期是鈞瓷的鼎盛時期,八卦洞和鈞臺窯為宋徽宗燒造官鈞瓷,出土主要器型有盆、托、尊等宮廷使用器皿。古代鈞窯僅禹縣就有窯址一百多處,影響遍及河南省一些窯場,金元時期更影響到河北、山西等地,形成一個鈞窯系,但在明清期間因技術失傳,窯場的運作也因而停頓了幾百年。

鈞瓷釉是窯變呈色,以創意燒製銅紅釉。它的青色中帶藍、帶紅,是青瓷藝術的突破,改變了晉唐以來青釉的單一色調,為陶瓷工藝、陶瓷美學開闢了新境界,這個了不起的成就,至今對陶瓷業仍有深遠影響。

被誤當作宋鈞窯的明代花盆。
被誤當作宋鈞窯的明代花盆。

   鈞瓷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具有螢光一般幽雅藍色和奇特的乳光現象。藍色較淡的稱為天青色,較深的稱為天藍,比天青更淡的稱為月白。一直以來,人們都把一些明清仿鈞瓷當做宋鈞,即使乾隆皇帝和當代故宮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最明顯是把明代才出現的鼓釘洗一類瓷器也當作宋器,到最近才作出更正。這使一些高價收藏「宋代鈞窯鼓釘洗」的人,遭受很大損失。

收藏於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明代花盆。
收藏於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明代花盆。

 現代的鈞瓷廠早在1949年開設。改革開放30年帶動經濟發展,也帶來盜挖古墓古蹟、大發老祖宗財和大量仿造古董的歪風,市場充斥很多真真假假的鈞窯瓷器,就是古瓷專家也會不慎墮入殼中,套用古玩業的術語,即是「吃藥」了。(待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