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文物師學會講師 陳剛

近年來,珍稀的官窯瓷器、古玉器、書畫等藝術品的拍賣價屢創高峰,引起了投資界的注意。《世界寶藝名城》藝術監督陳剛在本欄介紹宋代五大名瓷,及其過往30年在古玩市場的有趣見聞。陳剛是香港文物師學會主席,近十多年來專營古董買賣,是古代瓷器、青銅器、玉器的資深專家。

 

陳剛珍藏的南宋官窯貫耳瓶。紅色官窯瓷十分罕有,據耿寶昌老師說,清朝後再無人見過。
陳剛珍藏的南宋官窯貫耳瓶。紅色官窯瓷十分罕有,據耿寶昌老師說,清朝後再無人見過。

宋代流行青釉瓷器,和宋時的理學神秘氛圍、士大夫崇尚天青色和玉的清純存在一定的關係。

  近代研究中國古陶瓷的著名學者陳萬里指出,古陶瓷器型的重要性佔陶瓷鑒定的85%,胎釉紋飾和款式等僅佔餘下的15%。

  南宋官窯瓷器沒有紋飾和款式,它的器型、胎釉等都離不開當時的生產條件和生活方式。修內司和郊壇下官窯設置在杭州,就地取材燒造青釉瓷器。 

坯胎採用當地的紫金土,用「多次澄泥」的方法淘洗,適宜做成一、二毫米薄的胎體和各種形狀,經約1,250度燒成的胎質細緻幼滑,胎色是不同程度的灰黑色,敲擊時聲音不會「太硬」或「太冷」。

  釉料是高溫燒製時粘度較高的石灰鹼釉,以減少釉的流動。多次上釉、多次入窯燒成,從而達到釉層厚(有的可達胎的2倍以上),和玉的質感。

  南宋官窯瓷並沒有追求紋片之美和金絲鐵線及紫口鐵足,那是後來人的杜撰,甚至附會為「宋朝山河破碎,全因為燒造和使用開片瓷器」。現代科技證明,開片僅是古代製瓷技術欠佳,胎釉結合係數不足,和經歷多年的溫濕度變化所造成。試想想,你使用的碗碟杯子裂紋很多,藏污納垢,你會吃喝得舒服嗎?更何況是皇帝。

   南宋官窯瓷的器型很多是仿古代青銅禮器,包括尊、觚、爐和貫耳瓶(古代叫投壺)等,生活用器的碗、盤、杯、碟、枕頭等是宋代流行式樣。多見粘貼上去的高足,底足內修胎,施釉不及明清瓷規整,有縮釉甚至胎裂的現象。

  官窯瓷釉色如明初曹昭和清朝朱琰所述,「釉水瀅澈,色青帶粉紅」,釉內氣泡如「密沫攢珠」,有幾個大氣泡;後世仿官者,「色如哥而深,有紫口不能鐵足,有紫口鐵足而不能聲」。見《格古要論》[明]曹昭,《陶說》[清]朱琰。(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