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全球暖化使經由水傳播的食物中毒案例增加,尤其是食用生蠔的感染案例,而其他感染病例也有增加。

水媒疾病的散播途徑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生食海鮮、飲用受污染的水,或是在污水中游泳。

中央社援引美聯社報道,約十多種弧菌會導致人類染病,弧菌也會導致霍亂,不過在馬里蘭大學的這篇研究中並無特別提到這一點。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數據,1990年代末期,美國檢驗確診的弧菌感染病例,每年平均約390件,近年已增至每年平均1030件。

此外,還有很多案例未經檢驗證實,也沒有向官方通報,意味著實際染病人數可能會更高。

這項研究在歐洲及北美洲取樣,但大部分追蹤案例皆在美國。CDC表示,每年平均有100人死於弧菌感染。

溫暖水域中孳生細菌

研究主要執筆人柯威爾(Rita Colwell)說,因細菌只會在溫暖水域中孳生,阿拉斯加過去鮮有此種病例,但近年開始出現因食用帶有弧菌的生蠔染病案例。

8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的研究結果特別標識,在1994、1997、2003、2006及2010年等,熱浪侵襲北歐的年份,受弧菌感染的病例數也屢創新高。

在華盛頓開業的律師馬勒爾也是世界領先的食物中毒專家,馬勒爾說,在過去五年間他處理許多與帶殼海鮮有關的訴案,比前20年的食物中毒案還多,所以他不吃生蠔。他也認為,氣候暖化使得水中有害微生物最終蔓延到我們所吃的食物。

副溶血性弧菌

專家表示,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常見並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天然存在於海水中,並常見於海產。由這種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通常與進食未經徹底煮熟或生的海產,尤其是貝殼類海產,或於配製時處理不當而受細菌污染的食物有關。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嘔吐、輕微發燒及腹痛,通常於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後一至兩天出現。患者通常可於數天內康復,但幼童、長者、孕婦和免疫力較低的人士較易出現嚴重症狀。

資料顯示,由於蠔隻以過濾大量海水的方式進食,如果養蠔或採蠔的水域水質帶有病原體(例如諾如病毒)、化學污染物或天然毒素,這些物質便會在蠔的體內積聚。無論蠔是在哪個季節或水域捕撈,吃蠔(尤其是生蠔或未徹底煮熟的蠔)本質上存在食物安全風險。孕婦、幼童、長者、免疫力弱人士及肝病患者等容易受感染的人士,應避免進食生蠔。◇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