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那個冬季:大學潮,我的生日

1986年12月19、20日兩天,冬季嚴寒,學潮卻達到沸點,參加示威遊行的大學生,多達七萬人;追隨或圍觀的的市民,則難以計數。場面恢宏,蔚為壯觀。大上海為之震撼。12月20日這天,好友問我:「今天是你的生日,打算怎樣慶祝?」當時,我正在遊行隊伍中領呼口號,我停下來,大笑道:「難道這不是最好的方式嗎?七萬人為我慶祝生日!多麼熱鬧啊!」

這一天,在示威遊行的人海裏,我踏過大上海數十條大街小巷,一路慷慨激昂地領呼口號,直至嗓音完全沙啞,如此度過了最難忘的二十三歲生日。

一群學生用床席做成一條橫幅,上書四個大字:「席捲專制!」市民睹之,無不雀躍歡呼。共產黨歌曲《國際歌》中「英特納雄耐爾」(Internationale)一句,被我以「學運組委會」的名義,改成「民主自由平等」。一幅醒目的席匾橫幅和一首改了歌詞的《國際歌》,成為這次學潮的象徵。

總體而言,八六學潮,算不上一場有組織的學潮。有掛名組織,但鬆散,並無集中領導;有學運骨幹,但分散,各自為政。在很大程度上,學潮自發而起、自發而落。隨著期末考試的來臨,學潮結束。波及十幾個大城市的八六學潮,猶如一場接力賽,發源於合肥,在上海形成高潮,最後,1987年元旦那天,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劃下句號。

八六學潮:八九民運的奠基之作

1987年1月中旬,正忙於期末考試,忽從廣播裏聽到,胡耀邦辭去中共總書記職務。原來,胡因同情學生、傾向民主,遭以鄧小平為首的「老人幫」非法罷黜。隨後又聽到,方勵之及劉賓雁、王若望等資深名士,被中共當局「撤銷職務,開除黨籍」。

我當即聯絡好友,湊錢購買了一本大相冊,郵寄給方勵之。作為相冊扉頁上的題句,我刻意把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改成「三落三起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我用這句詩,與方老師共勉:民主運動並沒有失敗,還會再掀高潮。

胡耀邦被迫辭職後,被排擠在中共權力圈子外,有志不能伸,鬱鬱寡歡。至1989年4月15日,胡突發心臟病,驟然辭世。由此引爆八九民運。鄧小平出兵鎮壓,終以1989年6月4日的大屠殺收場,史稱六四事件,或「天安門事件」。由此回眸,我曾參與領軍的八六學潮,實際是八九民運的奠基之作。(9)◇

(選自陳破空《不受歡迎的中國人》/附錄:我的中國故事。香港《開放出版社》)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