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銅陵的大通鎮前面瀕臨大江,商人雲集。鎮中的畲姓,是一個大族。有一姓畲的老翁在江邊開了一間酒店,來往的客人都在這裏喝茶,每天來的人數眾多。一天,客人散去後,老翁在座上拾起了一個布袋,裏面存放著三百兩銀子,他知道是客人遺留下來的,就暫且收藏起來。

不一會兒,有一個客人驚慌匆忙地回來,在店裏四處尋覓。畲翁問客人:「你這是幹甚麼?難道是丟失了甚麼東西嗎?」客人回答說:「是的,不久前我遺失了一個布袋,裏面有若干銀子,老翁你看見了嗎?」畲翁因為他講的話與事實相符,笑著說:「你說得不錯,幸虧是被老夫拾到,理所當然奉還給你。」於將布袋拿出來,並請他驗實封條和數一下銀子數目,然後歸還給他。

客人說:「老翁真是長者啊,我願分一半銀子酬謝給你。」畲翁堅辭不受,客人感激拜謝,稱歎著離去。當他走到江邊,將要渡江時,恰好遇上大風,看到河水中流的一隻船,簸蕩傾斜,形勢十分危急,這位客人心裏產生了憐憫之心,心想失去銀子能幸運地找回來,不如捨棄這意外得來的錢財來做一件善事。於是手舉起銀子大聲喊道:「有誰能救船中的人,我當重重獎賞。」

岸邊停留著很多漁船,他們貪圖獎賞,爭相破浪前往,將中流的那隻危船中的人們扶上他們的漁船,那隻危船減載了許多人後變得輕了,得以安全無恙。漁船到達岸邊後,客人拿出錢分別犒勞船夫,大家都同聲謝恩。

其中有一個少年抓住客人的衣袖說:「今天小人非常危急,如果沒有遇見您這位長者,絕對沒有生還的道理。請您到我家,應該讓我們全家人一起拜謝你的大德,並且稍稍表達我們感謝的心意。」客人再三推辭,不得已才到他的家。少年急忙喊父親出來見客,他父親不是別人,正是畲翁也。畲翁年六十歲了,只有這一個兒子,如果不是退還銀子給這位客人,他兒子早已葬身魚腹了。退還銀子而救了兒子,天道安排得也很巧妙啊!

《里乘》作者里乘子說:好善之心,是人所共有的。施恩者原不望得到回報,而受到恩惠的人切不可不報。從古到今忘恩負義之人,難道有能永久昌盛的嗎?(世間)考慮人的報施是出於情,天的報施是據於理。人情淺薄,天理服應自然不爽。太上老君說:「善惡的報應,就像影子跟隨著形體一樣。」說的是它來得快。那個畲翁還人金子而救回自己兒子,它們的禍福轉移,也只是在瞬息之間,天的回報,可說是既靈巧又快速了。看到這些,好行善之心有不油然而生的嗎?

下面再講一個「曾被他人所騙後來這人救回他一家人的性命」的故事:

咸豐庚申年間,湖州人朱新甫為避兵禍來到吳江縣的莘塔鎮。有一天,他坐在一個茶館裏,看見有一個人扶老攜幼,在一個五十多歲的老翁面前叩頭,邊哭邊說,情狀很是急切,但老翁仍然坐在那裏,木然不動,置之不理。

朱氏覺得很奇怪,就問他們甚麼事?那人說:「我和這位老翁,都是鹽城人。我去年帶著家人,駕著小船,到這裏來賣醃魚,後來遭盜賊搶劫,一家七口人,幸而沒有死,但是失去了所有錢財就只能靠討飯生活。今天遇到這個老翁正好準備返回北方,我便請求搭乘他的船,但這老翁不答應。今後我將餓死在他鄉,所以感到悲傷。」

老翁說:「搭船可以,但是從這裏回到家鄉有一千多里,你一家七口人,在路上食用就要花費七八千錢,我也是小經理人,怎麼能負擔得起呢?」朱氏很同情他們,立即從囊袋中取出六枚銀元交給這個人,於是這人拜謝而去。

這時茶館中有人笑著說:「你被他們欺騙了,這七個人和老翁是一夥的。」朱氏尚不相信。一天傍晚,他有事走過河邊,見有幾隻小船停泊在那裏,船的篷窗下,擺著各種酒菜。一眼就看見那個哭著求老翁的人,而老翁也坐在那兒,他們正在一起吃喝,又說又笑,十分快樂。

朱氏這才明白茶館中的人講的話不錯,起初很生氣,接著又笑著說:「他說他的故事,我仍然不失為義舉,哪裏會傷著我呢!」

第二年的五月份,敵寇大批來到吳江縣。被敵寇殺死的人甚多,居民紛紛四散奔逃,河邊找不到船隻可以離開。朱氏帶著妻子、兒女在水邊徘徊,忽然看到一隻小船,划船的人就是先前遇到的那位鹽城人,一喊他,他就將船划過來了,載著他們一家人逃命,他們一家人才免於被殺戮。事後朱氏又重重酬謝了他。朱氏起初被這人所騙後來又被這人救回了他一家人的性命,世事無常,誰又能預料得到的呢?

資料來源:《蘭苕館外史》、《右台仙館筆記》@*#

——看更多 【古道人生】系列#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