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健筆屈婦人,大名忌諱莫敢提,最近寫出奇文一則,看者無不嘖嘖稱奇,幾乎以為是反對派的手筆,又以為果然是肥佬黎的舊將、忽然講人話,因為此文提到一個人名,「李瑞環」,以及著名的「紫砂茶壺論」,更呼籲「牢記李瑞環茶壺的故事,別讓香港變得一文不值」。
這個珍惜紫砂茶垢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是泛民,也就是中共眼中釘所倡議的,不要打爛香港的特色,不要把香港變成中共一般。為何今天屈婦人拾人牙慧,莫非回心轉意?
細看其文,內容如下﹕「新時代有一個量人標準KPI,無論高官議員、還是社團領袖,都要呈交「愛國業績」,譬如出席過幾多場宣講會、搞過幾多次街站、為多少選舉候選人站台……數字,成了衡量一個人的愛國度。
香港從來都不是這樣的,至少,我認識的香港不是這樣。香港人很實際,講效果,做得成事,就是人才。」
這豈不是公然和李家超的KPI治港唱反調?
屈婦人又說,「內地從前愛搞形式主義……不過,這都是過去的事……今年9月,中央紀委辦公廳啟動了「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對中央精神只做口號式、機械式的傳達,不加消化、囫圇吞棗;工作時空喊口號,表態多、嗓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熱衷於作秀造勢。」
言下之意,就是數落香港的愛國人士,只懂走國內的形式主義老路,「人家已不走的舊路,今日香港人竟然在學步抄襲,好端端丟棄自己的長處,擁抱內地過時的缺點,這是愛國嗎?」
行文此至,你可以說沒有甚麼毛病,除了有向李家超挑戰,有諷刺香港這些愛國議員的嫌疑之外,真的都沒有甚麼毛病可挑。
問題是,屈婦人整篇文章,迴避了一個重點,一個精髓,一個「硬核」﹕甚麼是那個茶垢?
李瑞環說紫砂茶壺最值錢是茶垢,洗就不值錢。同樣,香港有自己值錢的特色,但哪是甚麼呢?屈婦人在文中認為,是「香港人很實際,講效果,做得成事,就是人才。」她認為這個是香港人的茶垢。
這算不算是香港的「過去特色」?可以算,又可以不算,因為香港人一直都有句名言﹕「識人好過識字」。
之前入馬會的江旻憓跟上司譚志源參與青年學習團,譚志源在台上鼓勵年輕人加入政府,並儘早建立人脈:「我經常告訴馬會的年輕同事,現在是識人好過識字,你們真的要建立好的關係和建立人際網絡,最重要是從年輕時開始建立網絡。」
分別是,以前這句話是「枱下自己知唔會公開講」,現在變成「顯學」,這當然是一個變化。
但問題是,為何有這種變化?為何官員只打咭、講口號,而不做實事或者不用香港的「用人唯才」準則生存?
這就是屈婦人迴避的問題。
這和中共有關。
誰把「港人治港」口號改為「愛國者治港」?
當這個口號改變,意味遊戲規則改變,「愛國」行先,代表能力擺第二,政治正確才是首要。
再看看中共任命之人,很少是像曾鈺成這種「又紅又專」,又愛國又有能力,換上來的都是平庸之輩,像西門梓敬、何妖之流,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唯「忠」可表。而表忠之法,也是最惡俗之套路,謾罵攻擊、上綱上線,其他人看在眼裏,便明白遊戲規則改變了,有志有能力之士都要退避二線,只剩戰狼在前。
而為甚麼這些官員和議員都只愛打咭交數便能過日子?因為議事生態也改變了,「由治及興」,香港再無真正意義之選舉,全部愛國陣營近親內鬥,何須做實事?真正民意無從左右。
最近楊潤雄被炒,有人說他能力欠奉,但我多番強調,楊潤雄做教育局時,就不幹實事,只做政治正確的打壓行為,專找教科書行文有無「港獨」之嫌,或者貶低廣東話只是方言等等。然後,這種官員就能官運享通,在在證明,政治正確比能力重要。
這種氣氛環境又是誰做成的呢?
所以,屈婦人表明指出了香港的問題,但她不敢指出問題核心,就是中共把香港最值錢的茶垢﹕自由法治政治理性,全部洗走。
而香港本來的文明法治理性茶垢,就這樣被抹走,茶味豈能不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