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一則報道,指四國銀行(Shikoku Bank)於網上發布了一份震驚金融界的公告,內容為該行百多年前的23位高層管理人,包括行長三浦真音本人在內,簽署了「切復條款」合約,而合約的內容涉及對「金融不法行為」的懲罰,包括需要賠償損失和切腹自殺。金融不法行為包括涉及挪用公款、金融詐欺或其他不法行為等。

較早前曾了解過日本存在金融詐騙問題,但沒想到已惡化到有銀行要搬出「切腹」誓約書來爭取民眾信任。日本一向以信譽與誠信見稱,筆者相信不法之徒僅屬少數,只是問題正在發酵中,而一般報道又少有提及這Topic,故今跟大家探究一下當地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長者容易上當被騙

首先,犯案背景乃因日本人口老化嚴重,許多長者長期獨居或僅兩老一起生活,兒女或年輕一代全遷往東京或大城市等尋找工作機會,且少接觸與欠缺溝通,而這些長者又多擁有不少積蓄(畢竟日本屬於一個發達國家),故不幸地成為了詐騙對象。

根據日本警察廳(JNPA)公布的2023年統計數據,該國共報告了19,038宗詐騙案件,造成的總損失達452.6億日圓(約23.5億港元)。數字超過了2022年的水平,表明欺詐活動正在增加。當然,數字包括所有類型詐騙犯案,如網上騙局、加密貨幣、洗錢活動等。

日本「是我是我詐騙」的被害人年齡(來源:日本警察廳「今和三年特殊詐騙認識與檢舉現況」/大紀元製圖)
日本「是我是我詐騙」的被害人年齡(來源:日本警察廳「今和三年特殊詐騙認識與檢舉現況」/大紀元製圖)

日本「是我是我詐騙」十分普遍,不少長者在收到電話後,誤以為是親人致電,急需金錢,終被騙徒所騙。

此外,兩個月前《每日新聞》(The Manichi)有報道指,在本年7月15日,名古屋市中村區一位70多歲的女士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電訊公司的人,表示:「警方指示我們要取消你的手機服務。」這位女士完全不明白他的意思,當她還因這個電話感到不安時,又接到另一個電話,這次對方自稱是警察,「有一張針對你的逮捕令。」然後將一張寫有她名字的逮捕令圖像發送到她在Line應用程式上提供的帳戶。據報道,此人指示她:「警方即將在幕後調查你的銀行賬戶,儘快將你帳戶裏的現金兌換成黃金。」

這位女士驚慌失措,提取了存款並在一家珠寶店購買了一根當時價值約1,770萬日圓(折合約91.7萬港元)的金條。五天後,一名男子再次給她打電話,在按指示將金條放在門口後,金條就不見了。

一位高級警官指出,犯罪者的目的是逃避傳統的反詐騙策略。在銀行和便利店等地方,員工接受培訓,積極關注並應對試圖提取大筆金錢或在使用ATM時打電話的人。「但如果有人說『我要把現金換成黃金』,就很難判斷是否是詐騙案件。」日本警方還強調:「警察絕不會在Line上向你展示逮捕令的圖像,也不會告訴你將存款兌換成金條。千萬不要上當。」

詐騙招數層出不窮

另據《日本新聞》3月消息指,東京警方逮捕了四人,其中包括三菱UFJ信託銀行員工,他們涉嫌在2022年3月至5月期間偽造貸款文件,詐騙橫濱銀行3.8億日圓,而這四名嫌疑人更使用類似手法從其他銀行共騙取了超過32億日圓。

與此同時,有詐騙者謊稱由於20年來首次發行新鈔,舊鈔將失效,由本年3月至7月已有最少四個同類案例,四名80多歲和90多歲的老年人被騙走了總計約1,500萬日圓(約78萬港元)。到了10月,又爆出群馬銀行一名20多歲、在埼玉縣深谷市分行工作的男性員工,因涉嫌以兌換舊鈔換新1萬日圓鈔票為藉口,詐騙多名客戶共計5,535萬日圓(約287萬港元)。該銀行常務董事Akihiro Goto在新聞發布會上道歉:「作為一家以信任為榮的金融機構,發生這樣的事件極為遺憾。我們謹此誠摯道歉!」

由宮澤里惠與池松壯亮主演的日劇《紙の月》,正是講述銀行員工詐騙客戶的故事,當中有一金句:「攞有錢人的錢,去幫助有需要的人,也沒甚麼。」日久主角對金錢觀念和日常生活開始逐漸扭曲,並走向失控,錢沒幫到甚麼人,都用在自己揮霍與糜爛享樂中。

最後,回到四國銀行,它於官網上描述「契約書不僅傳達了作為銀行員工、作為社會一員,道德和責任的重要性,也是四國銀行的瑰寶」。當J-CAST News訪問其總部,問及有沒有人在立下誓言後切腹、契約書有效日期等,銀行僅回覆:「關於承諾,我們在網站上發布的就是我們所掌握的全部訊息,我們不會回應任何其他問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